一到换季,准时报到,这个特殊的病到底能不能根治

文 / 健康的大星星
2020-10-12 02:11

导言

一到换季的时候,各路「妖魔鬼怪」就纷纷跑出来「作妖」,这其中有一种「妖怪」虽然不是最厉害的,但绝对是最难缠的,它就是——过敏性鼻炎。(作为「受害者」之一的六小团狂点头)

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以及家里有娃正在受鼻炎「折磨」的家长们肯定含泪在想:「我们心里的苦终于有人懂了!」

好啦,擦干眼泪,咱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个「烦人的家伙」!

01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学名其实叫做「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真是「病如其名」啊

)。因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和过敏密切相关,所以为了让非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疾病原理,我们通常称之为过敏性鼻炎。

▲图片来源:giphy.com

02

哪些孩子容易得过敏性鼻炎?

有家族史

过敏性疾病目前被认为和遗传因素相关。所以,如果爸爸妈妈是过敏体质,或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那么孩子患过敏性鼻炎的几率就会比其他孩子大很多。

▲图片来源:giphy.com

小时候得过严重湿疹

过敏性鼻炎多发于4岁以上儿童,如果孩子2岁之前得过严重的湿疹,就不能排除有过敏体质,今后患过敏性鼻炎的几率也会更大一些。

人工喂养

研究显示,人工喂养的孩子相比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更高。

住在城市里

研究显示,我国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约为7.83%~20.42%,主要以城市为主。从数据上看还是蛮恐怖的——基本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是过敏性鼻炎患者。

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过敏原集中的城市的人,更加「深受其害」。网上真的能看到无数病友留言表示想逃离这个城市,六小团身边也真的有人因为宝宝的鼻炎问题而举家南迁。

▲图片来源:giphy.com

03

如何辨别过敏性鼻炎?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怎么判断宝宝的鼻炎是过敏性的呢?当然,最准确的方法是医生的诊断。但除此之外,爸妈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甄别。比如:

症状上吻合

如果孩子频繁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甚至出现眼部和呼吸道症状,比如眼痒、流泪、咳嗽等,在排除感染性疾病的原因之后,要首先考虑过敏性鼻炎的可能。

▲图片来源:giphy.com

抗过敏治疗有效

经过抗过敏药物治疗之后,如果症状明显缓解,基本可以证实鼻炎是过敏原因引起的。

每年固定季节发病

这很大程度上和花粉的传播有关。如果在其他季节都没有症状,娃只在每年八月份以及换季的时候疯狂地打喷嚏、流鼻涕,那基本就可以判定是过敏性鼻炎了。

悄悄地告诉和我一样每年犯病的小伙伴,据说这种过敏跟一种蒿草类植物的花粉传播有关。不过知道了也没啥用,因为一到那个时候,花粉就会飘散在空气中,无处不在,躲也躲不开!

接触特殊过敏原后发病

比如孩子接触了冷空气、花粉、毛绒玩具、灰尘、猫毛、狗毛等之后出现严重的鼻部症状,也要首先考虑到过敏性鼻炎的可能。

▲图片来源:Unsplash

04

确诊过敏性鼻炎之后如何应对?

首先要考虑避开过敏原,这也是所有的过敏性疾病都应该首先考虑到的应对方式。

当然,不是所有过敏原都可以避免的啦,如果避免不了,则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方式有以下几种:

生理海水盐鼻喷雾或滴剂

成人可以用专业的洗鼻器。考虑到「小神兽们」的配合程度可能不高,所以通常情况下还是首选喷雾或者滴剂,不仅操作方便,里面还没有什么药物成分,安全系数大。

喷鼻或者冲洗的目的是稀释鼻腔内的过敏原及炎性物质,缓解鼻部症状,这是一个物理化的作用过程。所以,还是建议2岁以下以及症状较轻的宝宝以使用生理海水盐为主

▲图片来源:Google

激素喷鼻

2岁以上的儿童,在使用上述方式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外用鼻部糖皮质激素喷鼻。这属于局部用药,不良反应风险较小,药物作用部位也很精准、见效迅速。

儿童常用的有糠酸莫米松(2岁以上)、糠酸氟替卡松(2岁以上)以及丙酸氟替卡松(4岁以上)。

其他可用的药物还有抗组胺药(分为口服和喷鼻)、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羟甲唑啉、色甘酸钠等,但不建议自行在家尝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再提醒大家一下:海外代购的鼻炎药很多成分都是用来短期缓解鼻粘膜充血的,而且浓度不一,大多要求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成分!

05

过敏原筛查有没有必要?

一般情况下,不太推荐带孩子去筛查过敏原。因为目前比较常用的过敏原筛查手段主要有2种: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液IgE抗体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诊断价值更高,但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而且要在皮肤上扎好多针,所以除非极特殊情况,否则不作为儿童诊断的首选。

IgE抗体检查仅仅可以筛查出IgE介导的过敏原,但目前大部分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都是非IgE介导型,这就很尴尬了……即便通过IgE抗体检查筛查出孩子没有对任何物质过敏,依然不能排除过敏性鼻炎的可能。

除非特殊情况,比如孩子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明显,或者高度怀疑孩子感染寄生虫等,才会推荐筛查。

而且,一般来说,回顾一下孩子的饮食和接触史,在能估计出过敏原的情况下避开高危因素,如果孩子的情况有明显好转,基本就可以找出过敏原。这种情况下筛查过敏原也没有太大的必要,稍后一段时间内都尽量避开高度怀疑的致敏因素就可以了。

过敏性鼻炎虽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但确实有部分孩子,因为环境因素的改善和其他原因症状逐渐减轻,甚至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