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堂】“高效 务实 奋进 创新”骨科精英齐聚津城,学术盛会百家争鸣!
春夏之交,渤海之滨,值此建党100周年、天津医科大学70年校庆之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本着“务实高效”的办会宗旨,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第八届天津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年会暨第五届天津市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委会年会第五届天医—新桥脊柱微创培训班在天津盛大召开,在新形势下尝试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交流平台。会议邀请多位国内专家共同交流,以期推动天津市骨科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大会执行主席天津市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长、天津市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外科主任冯世庆教授作开幕致辞
△原天津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医院张铁良教授致辞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天津医师协会会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党委书记张建宁教授致辞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委会主任委员、原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侯树勋教授致辞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宁广智主持大会开幕式
大师讲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带来题为《原发性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边缘性切除与3D打印假体重建》的专题报告
报告中提到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是保障远期疗效的前提,整块全脊椎切除已被普遍认为是脊柱肿瘤彻底切除的关键技术,术后脊柱稳定结构重建是手术安全性及早期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而边缘性切除取代全脊椎360°切除,可保留一侧椎体,维持脊椎稳定性。尤其颈椎肿瘤切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椎动脉,避免严重并发症。脊柱肿瘤切除术后应用3D打印假体进行骨缺损修复与稳定性重建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一方面可取代钛网、无需骨材料填充并降低假体塌陷率。新型骨融合方式与理念的创建、假体载药控释实现肿瘤局部治疗是未来研究的热点方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袁文教授进行了《手术矫正神经纤维瘤病颈椎后凸畸形》的专题汇报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NF)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致病机制为肿瘤生长对周围组织破坏产生症状,袁文教授首先从神经纤维瘤病累积颈椎的病理表现、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开始介绍,讲解矫形手术的手术风险及挑战,如骨质疏松、塌陷成角导致的内固定松动和神经复位风险增大等常见情况。同时讨论严重僵硬性后凸(大于100°)能否做到满意矫正,经过袁文教授多例手术发现过于追求矫正是危险的,其需要进行长节段融合或联合手术以及面对脊髓和血管的弯曲等问题。最后,袁文教授对如何提高手术矫正的安全性进行总结,矫形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设计、兼顾神经恢复和脊髓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护以及重视整体平衡,不要过于追求矫正率。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周跃教授作了《腰椎内镜辅助融合(Endo-LIF)的展望与发展》的专题演讲
他介绍了腰椎微创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目前各种腰椎手术技术的优缺点。接着,周跃教授介绍Endo-LIF技术,其经椎间孔入路,拥有椎间孔及椎间孔外区的操作空间,是新桥医院开发的一种具有更高安全性、有效性的腰椎内镜融合技术,相较于现有术式具有更高的手术效率。最后,周跃教授总结道,“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是目前脊柱手术的发展趋势,临床医生应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不断实践的精神,为脊柱手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严世贵教授带来了题为《雏议骨科加速康复》的报告
严教授以加速康复(ERAS)概念入手,介绍了ERAS的快速发展,重要应用,优势评估,远期疗效评价,医疗成本考量,提出ERAS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医生和患者要的是患者的满意度,就要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ERAS理念很重要,而其中精准微创手术是基础,多学科合作是趋势,同时要关注医疗成本及远期优势。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建民教授带来题为《颈胸段脊柱肿瘤手术入路与重建方案》的专题报告
李建民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颈胸段脊柱的解剖特点、不同条件下手术方式、入路选择及重建方案,并以大量的病例分析的方式逐一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总结到颈胸段入路已较少采用劈胸骨前入路,而后正中入路、肩胛下经胸入路和下位颈椎前入路可满足多数肿瘤切除重建的需要。另外还要注意肿瘤的性质、患者的一般状况及术者的熟练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同时要重视脊柱的稳定性等关键问题。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医院的陈伯华教授作了题为《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观察》的报告
陈伯华教授首先介绍了OLIF的发展历史、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OLIF间接减压原理,包括间隙高度恢复、椎管矢状径增加等,并提出“根性症状”的存在并非OLIF禁地。接下来,陈伯华教授讲解了椎间孔内口处解剖及腰骶神经根形态(椎间孔内面神经根行走通道),同时讲述椎间孔处韧带的作用和MRI鉴别,提出了粘附型韧带和跨越型韧带在解剖走行和影像学表现的不同,通过诸多OLIF术前-术后病例的DR、CT、MRI分析,发现OLIF术后骨性通道不同程度牵开,尤其以矢状位上高度增高为主,骨性结构的距离扩张是主要表现。通过观察大量腰骶神经在MRI下的走行,发现腰骶神经根动态移位具有内收、略有外旋而并非外展的特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闫景龙教授进行了题为《颈椎管成形术的头尾端处理》的报告
闫教授详细介绍了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存在问题,以及包括椎管狭窄程度、术前活动度以及术后处理等主要因素,提出解决头端尾端的处理尤其重要。通过介绍国内外头尾端处理方式及对其团队进行的具体病例处理进行了展示,带来了颈椎管成形术的头尾端处理精彩的展示和很有价值的经验。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冯世庆教授带来题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脊柱疾患中的挑战和机遇》的专题报告
报告从人工智能结合脊柱外科的优势、智能脊柱学术发展、脊柱形态分析、智能脊柱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医疗需要克服的问题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进一步介绍了人工智能在骨科医疗中的应用,包括深度学习骨质疏松症分类、椎体识别和分割、预测并评估骨折风险;腰椎疾病辅助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的诊断及脊髓分割,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评估,手术工程优化、病例大数据预测术后并发症等。冯世庆教授结合团队人工智能腰椎间盘退变诊断、手术方式评估等研究成果指出,多学科交叉、多中心联合、产学研相结合是智能脊柱未来发展的趋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的宋纯理教授作了《中国城镇老年髋部骨折大数据分析》的报告
快速人口老龄化是目前髋部骨折病例增长的主要原因,且髋部骨折的巨大危害对患者和家庭造成很大经济和生活负担。目前中国髋部骨折的发病趋势快速上升,是广受我国骨科界关注的焦点。宋纯理教授介绍了医保数据库包含信息,解释其团队的数据分析过程,共纳入分析23个省份,得出髋部患者平均年龄趋势、年龄及性别分层,发现绝对数量呈现4倍增长,总相关费用持续上升,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类似,结果与国外预测的发病率趋势不同。同时宋纯理教授还介绍了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以及现有制定的预防政策和防跌倒指南,为我国老年髋关节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的贺宝荣教授分享了题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与ERAS》的报告
贺教授首先介绍了骨质疏松骨折的定义,危重性及重大经济负担,然后提出正确诊断的重要性,恰当治疗包括保守和开放手术的具体操作和建议,同时强调了围手术期安全的以及预防再骨折的重要意义。最后,贺教授提出科学合理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有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恢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到了以上这些,才能真正实现ERAS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的鲁世保教授带来题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矢状面失衡的手术策略和近期随访疗效》的专题汇报
首先,鲁世保教授介绍了腰椎管狭窄导致椎间隙高度丢失、椎旁肌肉退变等原因,常合并脊柱矢状面失衡,由此提出当腰椎管狭窄症合并矢状面失衡在行椎管减压的同时是否需要向上延长固定节段矫正矢状面失衡的问题,由此进行了短节段固定于长节段固定之间的比较。接着鲁世保教授介绍了矢状面失衡症的概念(持续性腰背痛、腰椎功能障碍、站立和行走时躯干进行性前屈),并探讨了DLSS合并矢状面失衡的手术策略,最后通过多例手术病例分析了不同手术策略的术后近期随访疗效,得出是否需要延长固定节段取决于患者的症状,并且还应关注矢状面失衡患者的椎旁肌质量的宝贵结论。
△天津市人民医院张学利教授带来题为《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方减压经验与技巧》的专题报告
报告介绍了颈椎前路手术的发展史,提出脊髓明显受压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手术方式选择是临床长遇见的问题。而脊柱显微镜具有诸多优点:更好的照明、共轴视野、改善人体工程学、更小的手术切口、更少的肌肉剥离和伤害等。并通过大量病例及影像学资料从手术方式及术后评估等角度进行详细的讲解。总结到,相比较于常规颈椎前路减压术,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方减压具有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天津医院的邓树才教授进行了题为《从手术疗效角度谈腰椎管狭窄症融合指征的未来变迁》的报告
邓教授首先介绍了腰椎管狭窄征融合术的历史,手术方式的发展以及全椎板减压术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入手,展示了不同腰椎管狭窄的病例。提出LSS融合指证基本不变,但对于严重腰椎管狭窄书中减压广泛、双侧小关节切除>50%或单侧小关节切除,以及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小关节囊性变尚存在争议。同时指出了UBE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融,当然对于同一患者,不同骨科医师会有不同的手术方式,但终归是为了解决患者的病痛,就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夏群教授带来题为《腰椎前路手术技术》的专题报告
报告详细介绍了腹膜后复杂的解剖结构是腰椎手术方式不同入路的解剖学基础。其中前方入路ALIF技术具有不破坏后侧张力带结构、力学稳定性好、消除椎间盘源性疼痛、神经根通道间接减压、融合率高等特点;侧方入路XLIF技术,从侧方进入脊柱进行融合,可以远离血管进行操作;侧前方入路OLIF技术,可以利用大血管和腰大肌的间隙,避开腰大肌进行操作。并对三种腰椎手术入路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临床应用进行比较与总结。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不应拘泥于某种技术,应全面掌握手术技术,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做到创伤小、效果好、康复快、花费省的追求。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国文教授分享了题为《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的变化与思考》的报告
王教授从整体上展示了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的历史变化和治疗理念的改变。从1950-1980的放射治疗时代,到1980-2005外科手术重建治疗时代,再到2005年至今的微创手术引入时代,展示了脊柱转移瘤从放疗到开放手术重建再到微创解决脊柱失稳的一个历史过程,为骨科医师了解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的变化及其转变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随后的会议围绕脊柱、脊柱微创技术、关节及运动医学、创伤、骨与软组织肿瘤、护理等专业方向进行专题讲座及交流,来自天津市各大医院的骨科专家及学者纷纷踊跃发言,畅叙交流,积极讨论,共同进步。
△天医—新桥脊柱微创培训班专家合影
第五届天医-新桥脊柱微创培训班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冯世庆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周跃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周跃教授在会议中提到,5年前第一届天医-新桥脊柱微创培训班为两个单位及两个学科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两家医院能够前赴后继、友谊长存、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冯世庆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学科发展的重要性,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手术器械,不断创新,引领脊柱微创事业的发展。随后,十余位专家在会上共同商讨了脊柱微创临床手术技巧的热点话题。
此次大会聚焦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更加重视青年医生学者的成长与进步。将多个学术会议相互融合,聚集业界数位精英、杰出才俊相互学习交流。本次会议瞄准骨科基础研究及临床的创新与转化,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进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互联网医院”
审校 | 宁广智
【互联网医院】领跑奖、进步奖、主力奖,4月诊疗服务榜单~有你吗?
【世界高血压日】5.17相约总医院互联网医院线上云义诊
【5.12护士节】职工餐厅用“匠心美味”温暖你!院领导关心慰问一线护理工作者!
【新闻报】“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发展护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路得纪念展室落成
【温馨提示】全面预约,无需扎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酸退费办理~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