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类型的颈椎病需要做手术?

文 / 瓜太太儿科医生
2018-05-15 14:48

什么情况下颈椎病要手术?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大原则:得了颈椎病,能够保守治疗的尽量选择保守治疗,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做手术。

保守治疗的基本原理包括放松肌肉、适度纠正不良曲度、改善循环、促进水肿及炎症性物质吸收、营养神经等。常用疗法有制动、牵引、热敷、按摩、拔罐等,这些方法更多适用于病情较轻且没有椎管狭窄的患者,如单纯的颈痛或一过性的手麻。

但若颈椎病严重到一定程度,保守治疗不奏效,就要考虑手术的问题了。

保守治疗可以在一段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减轻颈椎病症状,但治标不治本,不会根除客观存在的机械性压迫。如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X片、MRI等)证实存在明确的脊髓、神经根严重压迫等手术指征,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的首要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直接或者间接扩大椎管容积,预防脊髓损害进一步恶化并改善神经功能。

以脊髓型颈椎病为例,如果病情发展到出现走路不稳、手握不住东西、甚至肌肉萎缩等症状的程度,保守治疗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方法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最好通过手术,尽快解除神经压迫。因为压迫会造成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压迫持续时间越长,损害的程度就越重,手术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这就好像地震发生后,人被埋在废墟下面,是两天拿掉废墟物好,还是两个月拿掉好?当然是越早越好。

应手术而不及时手术,会带来哪些危害?

压迫是一个持续存在、进行性加重的问题。神经是很脆弱的组织,持续的压迫不解除,最终会导致神经本身的损害。脊髓受压时间过长或程度过重,可能出现脊髓的变性或囊性变,在脊髓内部形成一包液体,损害甚至丧失原有的感觉运动传导功能,影像学上叫“高信号”改变。这种程度的神经损伤一般是无法修复的,手术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发现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在6个月之内接受手术,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比较高。

颈椎病手术的适应症

1、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如在做过保守治疗后根性疼痛仍然未得到有效缓解,或反而继续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的颈椎病患者手术指征明确,这时应该考虑手术。

2、颈椎病患者如果经MRI检查证实脊髓或神经根存在明显的压迫,手术指征明确,这时应该考虑手术。

3、颈椎病患者如果突然发生颈部外伤,或是发生无明显外伤而发生急性肢体痉挛性瘫痪,手术指征明确,这里应该考虑手术。

4、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病引起多次颈性眩晕、晕厥或猝倒,并且经各种保守治疗手段都无效,表明应该考虑手术。

5、颈椎病患者如伴随有明显的交感神经症状,并且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此时应该选择手术治疗。

6、颈椎病患者如由于颈椎病导致颈椎椎体前方骨赘,引起食道或喉返神经受压症状,出现吞咽困难,此时应该行手术治疗。

颈椎病手术的禁忌症

目前主流的颈椎病手术通常需要全身麻醉,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要求较高。除了冠心病或心肺功能太差,已经到了极高危的状态,一般都可以接受手术。临床上,特别重视患者的呼吸功能,特别是肺功能。因为第一,一部分颈椎病手术需要采取颈部正前方切口,可能会对患者的气道通气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患者本身有基础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他的通气功能不好,达不到手术对肺功能的要求,也会增加风险。第二,C4以上水平靠近延髓呼吸中枢,特别是涉及C1、C2的手术,极可能影响生命中枢本身。如果这类患者术前存在呼吸方面的疾病,可能无法手术。

值得留意的是,有些患者家属认为患者身体不好,不方便出门,很多由家属往往会代替患者就诊,以为拿着片子或者报告给医生看看就可以了。这是带来一定的风险。实际上,各种诊断报告显示的病情与患者自身感受之间是有差异的。建议面对面地检查交流后,才能评估手术能不能做,有什么风险。

注意颈椎病手术的并发症

1、呛水和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发音不清等。若手术后出现呛水、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发音困难时,不要着急,也不必害怕,因为此种机能是由双侧神经共同支配的。对侧的神经功能是正常的,况且一般此种神经损伤都是一些牵拉性损伤,神经并没有断裂,尚有恢复的可能。随着适当的训练,吞咽困难会逐渐好转,声音嘶哑也会逐渐消失的。

2、可出现甲状腺中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的损伤,此二者常与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相伴而行供应甲状腺血液,同时也参与颈椎脊髓血液的供应,故其损伤后可能引起甲状腺及脊髓功能的不正常,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

3、椎动脉的损伤,特别在切除骨刺时,常造成大出血及脑部血液供应的减少,有时也影响颈椎脊髓的血液循环。椎动脉损伤若出现大出血而不能修补者,则可行结扎性手术,虽然对大脑及脊髓的血运有暂时性的影响,但对侧会逐渐代偿的,最终一切损害的功能也会逐渐恢复。至于脊髓损伤的机会也是非常少,术中及时大剂量激素的应用会减少脊髓的损伤。

4、神经根和脊髓的损伤,在环锯切取椎间盘及刮取椎体后部骨赘时容易出现。

颈椎病手术后就颈椎就万事大吉了?没那么简单!

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主要来源于脊髓、神经根的压迫,而造成脊髓压迫最常见的原因是颈椎间盘突出——原本处于颈椎椎体之间的椎间盘突破了后方韧带束缚,向后入侵了原本属于脊髓的“领土”,脊髓被死死压住。久而久之,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由于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逐渐走向“亚健康”状态,甚至出现变性、坏死。当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达到相当比例的时候,患者即出现颈椎病的相应症状。

对颈椎手术而言,无论是单纯减压手术,还是颈椎减压融合手术,手术主要目的都在于解除脊髓的压迫,即在短短数小时内解决患者数年以来日积月累形成的问题。这能行吗?颈椎病手术后真的可以万事大吉么?答案是否定的。

颈椎病的发生源于颈椎退变,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退变的过程,其实就是人逐渐衰老的过程。也就是说,颈椎病的发生与人体衰老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颈椎病不同于阑尾炎、骨折等急性病能够通过手术进行切除或复位,几乎无复发可能。颈椎病手术后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不排除复发的可能,具体解释见下一节。

在颈椎病手术后,为使颈椎健康需要注意什么?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治疗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手术虽然旨在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它并不是颈椎病治疗的终点。成功的手术固然是颈椎病治疗的基础,但若没有术后康复治疗的有效支持,极有可能前功尽弃。

人类的颈椎有7节,每一节颈椎的活动范围、活动轨迹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颈椎病神经压迫往往发生在几个特定节段,而不是所有节段的原因。手术治疗往往是有目的性地解除特定节段的神经压迫,恢复局部颈椎的稳定性。

在颈椎融合手术后,手术节段突出的椎间盘被全部切除,手术后该节段的神经压迫无复发可能。但由于手术节段颈椎的融合,局部颈椎力学环境将发生改变,使融合处的相邻的颈椎节段的活动明显增加,进而可能加速手术相邻颈椎节段的退变。

因此,颈椎病术后的患者如果一如既往地保持手术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颈部姿势,将极有可能在手术的相邻节段再次发生神经压迫,进而出现颈椎病的“复发”,严重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

疾病重在“预防”而并不在“治疗”,应当注重防患于未然。颈椎病患者在手术后,虽然局部神经压迫明显解除、术前症状明显改善,但颈椎的退变并没有因此停止。不当的生活习惯和颈部姿势,将可能加速未手术节段颈椎的退变进程,造成颈椎病症状的“复发”。

因此,颈椎病患者,即使在手术之后,仍应当遵循医生建议,纠正不良的姿势、减少低头的动作,并把它看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去执行,不再重蹈覆辙。

颈椎病患者术后,康复锻炼非常重要。一般颈椎术后1年之内,患者都可能有持续的神经功能恢复,比如手的麻木慢慢减轻了,走路越来越轻松了,原来手只能拿勺子吃饭、做完手术就能拿筷子、半年内越来越灵活之类。术后有些病人偶尔会觉得肢体有过电样的感觉、肌肉不受控制地跳动,当然都不会很严重,这些都是神经功能在恢复、在变化的一种表现。

但是,并非所有的神经功能都能通过手术来恢复。我们经常跟病人打比方:神经就像是被石头压住的草,医生能做的只能是把石头拿走;但如果草的一部分已经被石头压死,石头拿走之后,死掉的草也只会烂掉;同理,术前已经损伤了的神经,是没办法恢复的。

如果术后患者的手还是拿不了筷子,或脚走路比手术前好、但和没生病时相比还是没有力气,那又该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康复锻炼了。临床上我们最常用的功能锻炼,就是握力训练。经常能看到带着颈托、坐在床边的病人,拿这个塑料圈或者塑料球捏扁了松开、再捏扁再松开,这就是一种握力训练。颈椎病病人,特别症状出现时间已经很长才下定决心开刀的病人,容易有双手鱼际肌的萎缩。如果出现了鱼际肌的萎缩,那么就可以通过捏握力球来康复。这样既可以锻炼鱼际肌,提高灵活性和力量,也可以通过抓握动作提高整个手的协调性。

康复锻炼并不只是对损伤肌肉的修复,也是训练肢体的协同性。我们的运动系统是个非常聪明的组织,有一个成员的工作跟不上了,其他成员会想办法分担他的工作,保证完成任务。但是其他成员也有自己的工作,分担别人的工作会不会太累呢?这就需要锻炼。专业的康复锻炼会指导病人,用正常的、健康的、优势的肌肉,来补充、替代受损的部分,让患者能够重新完成日常工作、生活的动作需要。更重要的是,康复锻炼是培养患者带病生活的正确态度。我们的身体是一部精细的机器,在我们年龄增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各种磨损、小零件掉了这类情况,比如长骨刺、韧带拉伤、小的骨折碎片残留。身体的变老、磨损不可避免,有的问题现代医学可以治好,有的问题只能缓解症状,医生也没办法让你彻底好,比如肌肉劳损。

​骨病康复方案微信关注公众号:老马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