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牙医,除了完美的医术,还要有济世仁心。
如今的社会,医生是好职业,我们离不开,而好医生也可遇不可求。我的母亲幸运,遇到一位好牙医。
冯君 | 文
凤九 | 编辑
最近几次去看母亲,她都告诉我说装的假牙有些松了,吃东西时经常往下掉。
三年前,母亲和我同住时,我陪她去诊所安了几乎满嘴的义齿。这个诊所在我和母亲住处附近,是别人给我介绍的,因母亲行动不便,只能就近整整。
每次去,候诊的人都很多,得提前挂号才行。
元旦期间,我六点就出门去看母亲,快走到时便给照看母亲的阿姨打了电话,托她先去帮母亲挂个号。
细心的阿姨挂号后还拿了牙医的一张名片。我去到后阿姨说给母亲挂的是14号,估计轮到也要到中午了。
10点半时,我终于忍耐不住,按照名片上的电话打了过去,医生的口气很是温和,告诉我说看到9号了,我说了母亲的号码,他说差不多要到午饭后了。
我还是怕错过排号,将近12点又跑过去看了看。
牙医的诊所是开在自己家里的。那是一个小区,一排排都是二层小楼,楼前是院儿,大都种着花或一些蔬菜,现在隆冬时节露着一畦畦泥土。
楼后也是院,不过很小,院子的四周都围着铁栏杆。
一楼两个对门的房间便是诊室,有候诊的患者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或诊室靠墙摆着的凳子上,一男一女两个穿着工装、戴着口罩的大夫在诊治。
我又问看到几号了,男医生就问躺在诊治椅子上的男人是几号,只见他伸出两根手指,含混不清地说“11”。
男医生抬起头,用含笑的眼睛告诉我:“11号了”。离母亲的号中间还有三人。我们匆匆吃了午饭,便和姐姐一起推着母亲赶过来。
自从母亲七年前得过一次脑梗,四个月前又复发了一次,她几乎不会走路了。
我们把轮椅推进医生家后院的房门前,我和姐姐架扶着母亲艰难地进到客厅里,短短的不足十米,我们都有些喘,便让母亲先坐到沙发上歇息片刻。
我又去诊室探问,恰是13号将要诊完。一个60多岁的老妇人进进出出两趟,低声说着吃饭的事情。可能是医生的母亲。
随后,那个女医生便出来了,我一眼便认出了她,一是她仍然穿着粉色的工装,再者是她那种略显臃肿的体态。
随后一个穿牛仔裤、短款黑棉袄的男士穿过客厅进了厨房。同坐在沙发上候诊的男子说“医生吃饭咧”。
我听见哗哗的水管放水洗手的声音,紧接着是那黑棉袄男士从厨房端出饭菜在厨房门口的桌子上吃了起来,我从他和善的眼睛里认出了是那男医生。
他摘下了口罩,我没想到他竟是那么年轻,看起来还不到三十岁。
看他家客厅的布置,陈设极简单,仅有一套拐弯、贴墙放的俭素沙发,一个32寸的陈旧电视,还有墙角一台柜式空调。
最显眼的是沙发上靠着墙放着的一张大幅全家福:男医生和两个儿子。
照片上两个男孩围绕着站在女医生身边,一个约莫八、九岁,一个约莫六、七岁,女医生怀抱着仅有两个月大小的女儿,一家人都在笑着,尤其是那小女儿,胖胖的脸,嫩藕般的四肢,露着没牙的嘴笑着被妈妈托抱在怀里。
我明白了女医生略显臃肿的体态是女子生产后还在恢复期特有的体征。照片中的一家人显得祥和而幸福。
因为母亲行动不便,我留心着医生吃饭的速度,感觉他将要吃完时,便和姐姐先把母亲架扶到诊治椅上。
我对姐姐说:“我自己在这里看着就行了,你先过去吧。看牙需要的时间长。等快看完后我给你打电话。”
姐姐有些不放心,我再次劝说后姐姐离开了。
给母亲脱下外套让她躺好,男医生也进来了,他问了问母亲的情况,让母亲把义齿戴上,再让母亲上下牙对咬几下,然后他便让母亲把牙摘下来,还一边夸赞母亲:“一看老太太就是个爱干净、讲究的人,看看牙刷得多干净。”
连着夸赞了两次。母亲笑了。
自从母亲不会走路,她是极少笑的。医生又告诉母亲:“我给您修修,看还掉不掉了。”
说着,他便拿着假牙转身进了诊室隔开的小间里,仅两三分钟,便出来了,和蔼地告诉母亲:“戴上试试,看看还掉不掉了?”
母亲接过戴上,上下咬合后说:“不掉了。下牙也松。”医生很耐心地说:“下牙松我也给您紧紧。”
他又进了小间,很快出来把牙交予母亲。母亲戴好后咬合几下高兴地说:“不掉了、不掉了。好了。”
医生说:“啥时候松了啥时候再来,我还给您修。”
我一边搀扶母亲,一边问他多少钱,医生一边帮我搀母亲下诊治椅一边说:“不要钱。”
我执意要给,他说:“我又没配东西,不要钱。”
我坚持要给,他说:“下次吧。下次添东西了再给。”
说真的,他如果收个三十、五十的,我也很能接受,不是我有钱,而是牙不是在人家这里安的,并且修之前我已给他说明;更重要的是给母亲解决了每次吃东西牙都掉的大问题。但他就是不收。
问题又来了。也许医生和我一起搀母亲下诊治椅时就感觉到:我自己是搀不走母亲的。我是想先让母亲腾出来诊治椅,好让下一个病人接着看,然后打电话给姐姐。
还没腾出手,医生就问:“你们咋来的?”我告诉他:“是用轮椅把我妈推来的。”他说“我和你一起搀她到轮椅上”。
我知道医生的时间都很宝贵,便要拒绝他的诚心,但他还是和另外一个女士帮我把母亲搀到门口的轮椅上。
我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我和牙医素昧平生,却受惠深及如此。
感动之余,想起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名言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来。
据说范仲淹还没显达时,曾去神祠祈祷,将来是否能做宰相,签名表示不可,然后再次求签祈祷:“不然,做良医也可”。
后来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理所应当,何以又祈愿当良医?”
范仲淹云:“普济万民,莫过于宰相;利泽万民,莫过于医生。倘能做个良医,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可以保身长全”。
芸芸众生者众,能做宰辅的会有几人,但身处底层而能救人利物、为老百姓解除疾苦的,还有比当个好医生更好的职业吗?
人世间的灾难,莫过于疾病。身患疾病的人,心也是苦的,这位年轻的牙医,他是把儒家的济世仁心与完美的医术都施予了病人。虽身在民间,他依旧能利泽苍生。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冯君,笔名海凌,就职于某国有企业,爱读书,爱文字。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关注“豫记”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