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柳州市首届“柳州好医生”“柳州好护士”背后的故事(四)
当好患者的“听诊器”
市工人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杨帆
8月16日7时30分许,杨帆手机微信里的“工医健康心脏群”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杨帆在与病人交流。
“@杨帆主任,我做完支架手术有一个月了,可以出去旅游吗?需要注意些什么?”“@杨帆主任,都说吃田七粉可以活血,像我这样做了支架手术的病人可以吃点吗?”“工医健康心脏群”是由市工人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杨帆组建的一个病友微信群,群成员有100多人,都是曾经在工人医院心内科做过支架手术的患者。杨帆说,建立微信群的目的,除了对这些上了支架的病人进行续贯管理外,还会在群里发布一些最新的医疗知识,让他们建立信心,健康地融入生活当中。
大量的临床病例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人群正在逐步年轻化。经杨帆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最年轻的只有21岁。“吸烟、熬夜、饮食不规律这些都是造成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杨帆说,可即便是大量鲜活的案例摆在眼前,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还是没有引起青年人的重视。
“有些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甚至固执地认为,吃点草药或是不吃药,只要血压不高都是没事的。”杨帆说,这些错误的认识,让不少患者在出现脑溢血病症时,才知道丧失基本劳动力的痛苦,可为时已晚。
“按照人文医学的理念,我们常常站在患者的角度去帮助他们理解病情,但碍于经济问题或对医生的不信任,这样的考虑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杨帆说,对于这样的患者,她并没有放弃,甚至主动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或是微信号,病人遇到任何不适,都可以让对方第一时间联系到她。
杨帆就是凭着这股耐心和韧劲,赢得了不少患者和家属的赞誉。“我们在给患者看病时,一定不要忘记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当好‘听诊器’,抓住最佳治疗时机,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科室医生唐智奇说,杨帆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以身作则,教会他们如何及时纠正患者的思想误区,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及心理疏导。
记者了解到,如今43岁的杨帆是集临床、教学、科研技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在工人医院,以她为首的科研团队,已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此外,她在临床科研方面深入开展冠心病介入术的研究,多项厅、市级科研课题立项,已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6篇、40余篇中文核心论文,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2项,连续多年获得柳州市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二、三等奖,是柳州市第九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以心换心温暖患者心
柳铁中心医院大内科兼肿瘤科护士长杨建芬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一句话让杨建芬印象深刻——没有人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这与她一直以来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作为市柳铁中心医院大内科兼肿瘤科护士长,杨建芬一直教导护士们,“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地对待患者、理解患者,毕竟,没有人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
杨建芬在护理患者。
扎根基层 贴心护理
杨建芬的一天,从检查科室的每一个患者当日病情开始。一个小时后,她回到办公室,开始做当日护理计划,整理“护理环节工作质量监控单”,并协调整个肿瘤科与大内科的工作。
“但我还是觉得待在病房最踏实,送患者痊愈出院最有成就感。”1996年,杨建芬从学校毕业走上护理岗位,至今已有22年。在这期间,她经历了在骨科做普通护士的10年,以及在门诊做护士长的3年。
一次,一名50多岁的肺癌晚期患者李阿姨住进了肿瘤科病房,她脾气急躁,对治疗与护理极其挑剔。久病床前无孝子,渐渐地,子女也很少去看望她。随着病情恶化,李阿姨开始卧病在床,大小便失禁。杨建芬带领的年轻护理团队不怕脏不怕累,主动承担了病人所有的生活护理。每天的悉心护理和嘘寒问暖,让李阿姨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李阿姨虽卧病在床仍干净整洁。出院时,家属激动地说:“我们做儿女的也做不到这一点!”
立足科室 统筹全局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更希望能每天看到笑脸。”在每季度的“假如我是一名患者大讨论”活动上,护士小张换位思考进行设想。这是杨建芬担任肿瘤科护士长后立下的“新传统”。
杨建芬将“5S管理模式”应用于科室,不仅在病房、会议室、值班区等都挂上温馨语录,加强文化建设,还设立“护理环节工作质量监控单”,将时间、床号、存在问题、责任人、整改人等信息一一登记在册,让护士养成习惯,每天换班前看一看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将整改落实到位,为病人创造一个更好的护理环境。
杨建芬将科室乃至大内科护理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自身业务能力当然也不遑多让。她不断总结护理经验,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近十篇;今年4月,带领团队在全市率先成功开展超声-腔内心电定位引导下PICC置管术。杨建芬先后获得“柳州市青工状元大赛技术能手”“柳州市‘五一’巾帼标兵”“柳州铁路局技术创新能手”“柳州市优秀护士”等多项荣誉。
来源:柳州日报
(敬请期待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