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为何不能消极“静养”

文 / 石化健康行mp
2018-06-15 01:17

关注我们

一旦心绞痛,应当马上停息下来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脏血运及氧的冠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从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心脏周边的血管,都可是冠心病的发病部位。冠心病的死亡率极高,全球死亡者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死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心病不只累及心脏血供,还会伤及头心、下肢等全身的血氧运行,最大危害是猝死。

abcdefg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副主任靳立军指出,胸痛即心绞痛,是公认最典型的冠心病急性发病症状。因此,一旦心绞痛,要意识到心供血不足,应当马上从活动、工作状态里停息下来,以免增加耗氧。

不能消极“静养”,落实运动处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著名心血管专家、预防医学家胡大一指出,冠心病患者应就近在心脏康复中心,个体化制定运动处方。

胡大一认为,稳定的冠心病患者不是盲目被过度支架,而是要认真用好他汀、阿司匹林等药物,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落实运动处方,加上低成本有效的体外反搏,系统参与心脏康复。有氧运动有益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解除对疾病与支架的焦虑抑郁症状,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即“自身搭桥”,不狭窄的血管向狭窄的血管发出小的血管分支网络,帮助狭窄血分支为心肌供血,可控制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症状。随着有氧运动能力的逐渐提升,冠心病总死亡率得以下降,所以患了冠心病不能消极“静养”,而要安全有效地“动养”。

胡大一

亲授如何运动

1运动方式:

步行是心脏康复中最简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运动类型。其他如游泳、踏车、健身操、太极拳等,可以根据患者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2运动时间:

对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而言,最佳运动时间为20~40分钟。若患者可以耐受,建议以规定的强度持续运动;有明显间歇跛行、心功能储备低或体质衰弱的患者需要间断的运动方案,即出现症状(如跛行、疲劳或呼吸困难)时终止运动,症状消失后再开始运动直至再次出现症状,以此类推,直到各段运动时间总和达到规定的运动时间。

3运动强度:

理想的运动强度既能产生期望的效果,又不会因强度过高使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或厌烦情绪。美国运动医学会制定的指南建议,采用代谢当量评估运动强度。另外还,可以通过心率估算方法以及患者感受到的疲劳程度或症状指导运动强度。

4运动频率:

建议康复治疗开始时运动频率为每周3次,至少持续3~6个月;若在此期间患者无外伤性并发症,可将运动频率增加至每周4~5次。

5注意事项:

根据自身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达到阶段性目标。

出现以下情况

立即停止运动并求医

●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明显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动作失调、心律失常或诱发心绞痛。

●运动时心率超过130次/分钟或心率波动范围超过30次/分钟。

●运动时血压>200/110mmHg,收缩压升高>30mmHg或下降>10 mmhg。

●运动时心电图监测ST段下移≥0.1mV或上升≥0.2mV。

●运动后出现疲劳感持续不消失,有失眠、食欲减退、下肢浮肿、持续心率加快等症状出现。

END

冠心病患者为何不能消极“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