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国医大师雷忠义:防心血管病要靠好习惯

文 / 中国中医
2018-05-21 21:05

84岁的国医大师雷忠义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到了耄耋之年,他依然坚持门诊、查房、带教授业、做科研,思维灵敏宛若青年人。他认为,工作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养生不应纠结寿命长短,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有所为,做有益的事,老有所为才能内心不空虚。

一通一补血脉畅

雷忠义是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医50余载,提出胸痹从痰瘀论治观点,擅长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丹蒌方是他的经验方之一,现已制成成药丹蒌片,是经过多年临床、基础研究总结出来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经验方。该方组成为瓜蒌皮、薤白、丹参、赤芍、川芎、骨碎补、黄芪、泽泻、郁金、葛根。方中瓜蒌皮是主药,具有扩张血管,减慢心律,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可以消除胸闷、胸痛症状;薤白宽胸理气,宣痹通阳,化痰泻浊;丹参养血活血;赤芍凉血活血;川芎为血中气药,理气活血;骨碎补温肾阳;黄芪补气;泽泻利水;郁金开郁;葛根升清。冠心病早期患者长期服用此药能起到预防保健作用。雷忠义在30年前由于工作劳累,出现过胸闷症状,被确诊为早期冠心病,在这30多年间,他一直坚持服用自己研制的丹蒌片。

此外,雷忠义还专门为心血管病患者创制了一款药膳“雷氏养心粥”,材料为干山楂片15克,薏米15克,大麦仁30克,薤白15克。现代研究发现,大麦仁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成分,可以促进血管新生。薤白就是民间常吃的小蒜头,为药食同源的一味药,有减慢心率、扩张血管、稳定斑块、改善心脏供血的功效。山楂活血散瘀。薏米利水渗湿、健脾。长期食用可以活血化瘀、降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需要注意的是,阴虚型人不适宜此粥。

饮食之道在结构

雷忠义饮食清淡,他有几个好的饮食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遵循营养结构的金字塔 他以面、米、馍为主食,同时以猪肉、鱼肉、鸡肉、牛肉为辅,推崇鱼肉,因为有利于保护心脏,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不吃动物内脏及肥肉 雷忠义饮食从不特意摄取脂肪类食物,他认为:“现在脂肪的摄入量是父母当年食谱中摄入量的数十倍,控制一下好。”另外从中医的角度,肥甘厚味,影响脾胃功能,容易致湿生痰,产生疾病。

严格控制钠盐 雷忠义认为,咸入肾,过量则伤肾,并且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他喜欢淡味的食品,喜欢品尝食材本味。

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雷忠义认为,食用甘味过量易令人中满、损伤脾胃、化湿生痰。

常食海藻、海带 这类食物可以化痰软坚,且含有丰富的碘等矿物质元素,研究发现,海藻、海带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调节免疫、抗凝血、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功能,服用日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多摄入膳食纤维 常吃青菜、芦笋,菌菇类如金针菇、平菇、香菇,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疗方法。雷忠义告诉记者,每日吃些黑木耳、芹菜、洋葱也可预防血栓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同时要避免食用墨鱼、鱼子酱等高胆固醇食物。

喜爱饮茶品真味 雷忠义喜欢饮茶。茶叶中富含300多种成分,特别是茶中含的茶多酚对防止心血管疾病有确切的效果。他最喜欢陕西紫阳富硒茶,产于秦巴山北麓,茶形美观,茶色清澈,回味悠长,富硒量高。他建议,如果胃凉应改饮红茶或者姜茶,夏季或上火时可加菊花同饮。谈及酒,雷忠义认为,酒是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关键在一个“量”字。他聚会时会小酌几杯,从不喝醉。

提倡“三寡”神自清

雷忠义常常幽默地告诫患者,心脏病、高血压病就像气象台,要认真对待,积极调适。紧张是一颗定时炸弹,稍不留意就会诱发疾病。所以,要以“三寡”缓解压力,调畅情志,气定神闲,保持健康。

寡欲以养精 《类经》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寡言以养气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具有动而不息的特征,维持和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养气的基本要求是谨言少语。特别是那些体弱或大病恢复期的患者,若是经常喋喋不休地大声叫喊,必然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而百病丛生。

寡思以养神 寡思,即是让人不要胡思乱想,以免用脑过度,影响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内经》有“思伤脾”“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之论述。

坚持太极常运动

没有运动就没有健康,心血管疾病多是缺乏运动造成的。雷忠义常常引用《吕氏春秋·尽数》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运动的重要性。

雷忠义坚持打太极拳已经有十多个年头,只要不下雨、不下雪,每日早上他都会去家门口的公园和同行们切磋技艺。他认为,太极运动形意皆动,运动量适中,心、脑、身都能得到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大脑在于开动,心脏才能一直跳动。

雷忠义心态乐观,和颜悦色,老有所为,生活朴素,喜爱运动,从不吸烟,他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值得借鉴。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张亦舒

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