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预防心律不齐,6点尤其要注意!

文 / 棒健康
2018-05-10 12:14

一般我们看到心率失常与心律失常,都会被绕晕,认为心律就是心率,其实两者是两个概念的:心律指的是心跳的节奏,而心率则是在安静状态下,正常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所以心率与心律有很大关系,但是指的是不同概念。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心律失常的原因及表现症状。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脏活动的起源与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或者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疾病,既可能单独发病,也可能伴随其他心血管病症。

人们也经常将心律失常与心律不齐混淆,其实两者并没有明显的概念界限:心律不齐指的是心跳过快或者过慢,不是一般正常范围。在失眠严重、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饮用浓茶咖啡等情况时,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脏病患者也经常有心律失常的现象。

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律失常分为遗传性与后天性两种。

遗传性的心律失常大都是因为基因通道突变导致的;

后天性心律失常大都是因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比如常见的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尤其是心力衰竭与急性心肌梗死。另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及基本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主要表现

心律失常一般没有明显的表现症状,不过程度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胸闷、头晕、心悸、血压降低、出汗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晕厥。因为心律失常的类型并不同,因此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气短、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线模糊、瘫痪抽搐、昏迷等;

3、肾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少尿、蛋白尿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主要有腹痛腹胀、腹泻出血、溃疡等多种现象;

5、心功能不全;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水肿等。

如何判断是否心律失常

准确判断心律失常需要心电图,当然部分患者也能根据其体征、病史做出初步判断,然后医生会通过患者发作时的心率、发作起止时间、有无低血压、昏厥、心绞痛等现象,以及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诱导因素、频率等,来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如何预防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不过积极的预防避免,才是健康生活的根本之道,预防心律失常,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饮食上要坚持清淡、易消化、营养多样、少食多餐的原则,少吃高油高盐食物,多吃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心律失常的患者,不要喝浓茶、咖啡等,也不要吃太甜过黏的食物等,如果心律失常还伴随水肿,还要控制饮水量。

2、保证规律生活,确保高质量充足的睡眠。营造安静的居住环境,避免喧哗,可以种些花草来休养怡情;

3、保持标准体重很重要,避免肥胖,不要暴饮暴食,因为过重的体重也会给心脏增加负担;

4、不要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跑步、太极等,提高免疫力;

5、心律失常患者尤其要注意气候、时令的变化,因为不管是闷热还是寒冷的天气,都会对自身造成刺激,比如寒冬、立春、酷暑时节,心律失常出现的频率及程度都会增加,因此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6、心律失常与人体心理态度也有很大关系,不要过度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避免这些不良情绪的刺激,保证正常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