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肝炎了解多少?这些“肝”货你一定要知道
女报记者 孙墨琦 通讯员 吕晓萌
2019年7月28日是第九个“世界肝炎日”。面对疫苗普及的乙肝,来势汹汹的甲肝,隐秘作案的丙肝……你对他们的了解,还仅停留在是否传染吗?对此,济南市疾病控制防治中心专家进行了解读。
甲肝来势汹汹“过去,我们国家乙肝病人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数量非常多,但随着乙肝疫苗的注射,这种现象大大减少。”济南市疾病控制防治中心专家介绍,乙肝减少,让很多市民放松了对其他肝炎的重视,其实与乙肝的“腹黑”慢吞吞相比,甲肝更加“性情暴烈”来势汹汹。
对于诸多吃货而言,甲肝是他们放肆饮食背后的潜在危机。“一定要把住‘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卫生环境、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状况等综合性防预措施,接种甲肝疫苗等都是预防甲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专家强调,甲肝一般是通过粪-口传播为主。感染病毒后从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感染者的传播性最大,甲肝病毒从感染者的尿液、呕吐物、最主要是粪便中排出,污染食物(如贝类水产)、餐具、水源等,通过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多引起散发病例,经水和食物传播是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如今,最佳的预防措施就是接种甲肝疫苗,目前甲肝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尤其是加工食品时要注意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消毒与未消毒食具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感染。
特别强调的是,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如若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丙肝“善于伪装”相对于善于打“突击战”的甲肝,丙肝更精通于“隐秘作案”,它可以悄无声息地潜入人体内繁衍壮大,不知不觉“攻陷”我们的肝脏。针对其症状不明显,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丙肝防治的关键。
目前,确诊丙肝的主要依据是血清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或者丙肝核心抗原阳性。感染丙肝病毒1-3周后,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丙肝病毒核糖核酸。如果只是单纯的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但机体已经清除了丙肝病毒,只需定期随访观察。有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者、多性伴性行为者、接触过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有过器官移植及长期血液透析者,如怀疑感染丙肝应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咨询和检测。一般各地的传染病院、综合性医院专科门诊可以做丙肝检测。
由于丙肝病毒易发生变异,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由此,及早发现接受正规治疗尤为重要,丙肝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或持续抑制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感染丙肝病毒后,大多长时间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持续着,急性丙肝易转为慢性,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将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但感染了某些类型丙肝病毒的患者只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及早进行治疗、规范用药,是可以被治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