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人群如何选择自己合适的运动?

文 / 北京和睦家医院
2021-08-25 18:22

运动心血管门诊信息

门诊时间:

每周日 9:00-17:00

Q1. 高血压在全体人群和运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如何?

从全球范围来看,高血压是导致死亡风险和心血管医疗负担增加的一个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2000年,全球高血压人群约10亿。2025年,高血压人群预计会增加到15亿。

图片来源:bigstock

由于高血压和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相比较老年人而言,运动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相对低一些。

除了年龄因素之外,运动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和运动方式也有很大关系。例如,与跑步等有氧运动相比,举重、美式足球和棒球等运动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就相对较高。

Q2. 对于高血压人群,运动有什么好处?

已经有众多研究证实:有规律的锻炼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其它心血管风险因素。长期运动降低血压的机制主要是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善。

现行的医学指南建议:高血压人群每周进行5-7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Q3. 高血压人群进行运动有哪些风险?

虽然高血压人群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的好处已经被广泛证实,但是剧烈运动时短时间血压快速升高却会导致致命的后果。

图片来源:bigstock

已有研究证实,运动中的血压升高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和脑动脉瘤破裂的促发因素。

因此,及早发现运动人群的高血压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Q4. 如何确定是否有高血压?

医院和诊室确定高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这两项指标中任何一项符合就可以确定是高血压。

血压值需要多次、正确测量后进行平均,而不是仅仅凭一次的测量结果或者某一天的测量结果就能确诊。

Q5. 不运动时血压正常,一运动血压就快速升高,正常吗?

有些人在静息状态下血压正常,而在运动状态下比如轻度运动时血压就明显升高或者最剧烈运动时血压升高超过一定范围。

图片来源:bigstock

目前有不少研究发现,这种情况会导致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换句话说就是这种情况早期提示我们血管的功能已经有损害。

对于这部分人群,需要尤其注意定期观察血压并积极控制其它心血管风险因素,尽管这些人可以像血压正常的人那样参加锻炼、训练或比赛。

Q6. 确诊为高血压该怎么办?还能参加锻炼或比赛吗?


首先,需要进一步到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以便确定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没有特别原因)还是继发性高血压(有特别原因)。

其次,需要根据检查结果来确定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再次,如果属于原发性高血压,那么需要根据危险分层来确定治疗方案和治疗强度。

图片来源:bigstock

比如,轻度的高血压通常会先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观察一段时间。

包括限盐、戒酒、减重、戒烟、多吃蔬菜水果、调整压力、改善睡眠、适度锻炼和停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补充剂或抗炎药物。

大部分运动人群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可能都能见效。如果不见效,那么可以启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如果属于继发性高血压,那么就需要对继发因素进行药物或手术等相应的处理。

最后,关于是否可以参加锻炼、训练或比赛的问题,这需要综合考虑血压控制的情况、总体心血管风险和运动的类型等因素来决定。

图片来源:bigstock

一般而言,对于低危、中危和高危人群,如果血压控制得不错,是可以参加锻炼、训练甚至比赛的,尤其是耐力运动类项目。从运动形式和强度来说,轻、中度的有氧运动总体而言相对安全。

对于极高危人群,不建议参加比赛。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危和极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对风险分层进行一次评估。

特邀专家钟幼民

心血管医生

◆ 2003至2006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师从国内知名临床电生理学家郭继鸿教授攻读心血管专业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临床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和心脏起搏治疗),并于2006年入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卫生项目。2008至2009年,在美国四大心脏中心之一的Texas Heart Institute完成心脏电生理专业的博士后训练,师从著名华裔心脏电生理医生、心律失常中心主任Cheng Jie教授。

◆ 在心血管病诊治上有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处理包括早博、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等在内的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及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能够进行起搏器和植入式除颤器治疗。

◆ 出于对运动的热爱,钟医生对“运动和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为众多运动爱好者的心血管健康及训练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建议和指导。在“互联网、基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心血管医疗健康”结合的交叉领域,以及“如何应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促进和维护心血管健康”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 参与过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等多个重大研究项目,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等国内、外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并参与了《心脏再同步化和除颤治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等多部医学专著的编写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