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体检中心主任病逝,因高血压、过量饮酒突发脑溢
高血压多年,却没好好吃药
近日有消息称,一名三级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因高血压、过量饮酒等原因,突发脑溢血。最终抢救无效,病逝。
据《钱江晚报》报道,该医生50岁出头,心血管专业出身。40多岁时,他被查出高血压。虽然配有降压药,但用药一直不规律。血压控制不理想。
事发前,他和老友聚餐。席间喝了不少酒。此后,他独自回到医院办公室休息。待被发现时,人已陷入深度昏迷状态。地上有一滩呕吐物。
急救医生推断,脑溢血可能和其有高血压,酒后血压升高,再加上空调低温刺激、导致血管收缩等有关。影像学检查发现,其脑出血部位为最关键的中枢部位,出血面积很大。
医院请当地专家紧急会诊,仍没有挽回他的生命。
“一个具备医学常识,又是负责健康体检的医生,自己都不好好控制血压,过量饮酒,最后突发脑溢血,实在是太可惜了。”《钱江晚报》援引医生同行的惋惜,也提醒大众要关注自己的脑血管健康。
“治疗高血压”的心内科医生,“更易”患高血压
“医学界”检索发现,近年来,医生因病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
2019年6月底至7月初,10天内,北京、河南、湖南有3位青年医生猝死。原因都是突发心梗。
2019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青年医生王辉猝死,年仅32岁。/ 北京同仁医院官方微博就在今年,有据可查的悲剧还包括:
2019年4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唐江涛医生在踢球时突发心梗,不幸去世,享年40岁。
2019年2月25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中心俞萧开医生主动脉夹层破裂,抢救无效身亡,年仅27岁。
把时钟调到2017年,几乎每个月都有哀鸣。
“医学界”每每发出这类悲伤的消息,读者们留下最多的评论是:“积劳成疾”。
确实有一系列数据佐证:医生们的心血管健康程度,可能不如普通老百姓。
有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86家综合性医院,共计4032名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心内科医师。
其结果显示,在这群“日常给人治疗高血压”的受访者中,其高血压患病率为12.1%。40岁以上者,高血压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此外,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51.5%,高于普通人群。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占80.0%。治疗者为75.7%。血压得到控制者,占42.4%。
该调查得出结论:针对医生的高血压防治工作,需进一步加强。[1]《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2017版)》则指出,33.2%的受访医师有一种疾病,≥两种疾病的占5.9%。在过去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症状。该症状有可能是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心理因素,还有可能是身体一过性不适。[2]“全社会推崇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医生”
在相关调查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部分医生意识到或已知自身健康问题,却未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这里有无奈的执业现状:超长“在线”,显著加剧医生的工作压力,严重透支其健康状况。
《2016中国医生健康指数年度调查》表明,医生普遍休息不好,其平均入睡时间是23:30,日均睡眠不足7小时。而影响其睡眠的首要因素,是超标的工作时长。[3]《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2017版)》显示,男性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50.9小时,女性为49.79小时,均远超国家法定每周工作40小时。
在“医学界”相关文章下,有读者感慨:一周工作48—96小时,很怕死,已经不明原因晕过。
“医不自医”的另一部分原因,亦来源于主观因素。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就发现,医生们会“讳疾忌医”。1997年,一项针对64名医生的深度访谈显示,医生群体易有“病耻感”。这一“误解”和医学教育、社会大环境有关。[4]这64名医生在接受访谈前,至少病了1个月。其问题涵盖生理或心理多方面。他们坦诚,拖延治疗的原因很多。包括:
1.我感觉到不舒服,但能忍,它没有影响日常工作;
2.如果我休假、治疗,那会给同事们添麻烦,我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
3.依据我的医学常识,这应该不是大事;
4.不就是生病吗,没什么大不了,等我忙过这阵就治;
5.想想我给别人顶班时的不爽,推己及人,我宁愿坚持,也不要请病假;
6.如果让患者知道我病了,会怎么样?我再想想……;
7.我是个医生,我怎么可能生病呢!(这种心态多见于患有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的医生)
“从成为一名医学生开始,我们就被持续教育,帮助别人,治愈别人。不论是医疗界、媒体还是社会,大家颂扬的,是那些带病坚持、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医生们。”受访者如是说。
不应变相鼓励“病而不歇”
也是在上述“古早”的英国访谈中,研究人员指出,医生个体健康状况的好坏,对国家医疗支出、患者诊疗情况、医患关系等,都有显著影响。
总地来说,医生越健康,诊疗失误率越低,医疗服务越佳,患者的满意度越高,国家医疗支出越低。从而,医生个人的职业成就感增强,心理健康也维持在理想状态。
该文给出一系列让医生更健康的建议。包括:
1.改善医生工作环境,强调分工合作,缩短个体工作时长。
2.在医学生培养和医生再教育环节,应增加“职业损伤”内容,“要让医生们意识到,自己可能面临健康风险”。
3.给医生们配备“健康管理师”。
4.医疗机构、社会、媒体别再鼓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5.关键性一步始于医学生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明确,“生病就得治”,这是对自己负责、对病人负责,没什么好羞耻的。
6.针对上面那条,再次重申,医疗机构不应变相鼓励“病而不歇”,也不应默许“你请病假是给别人添麻烦”的舆论存在。
在该文最后一段,作者以挪威为例,称:首先要“允许医生生病”,包括医生自己、机构、保险供应商,甚至是病人。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强调,要关注医生健康状况,保障医生休假权,提高其收入水平,推动医患关系的改善。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自媒体也在呼吁:“带病行医”固然令人感动,却不应提倡。
因为,摧毁医护健康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周而复始地告诉TA们,“过劳死”的同行才是典范。
资料来源:1.《中国心内科医师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现状》,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0.11.0072.https://mp.weixin.qq.com/s/bvdItnNhR9rX4tOu_4fhaw3.http://mini.eastday.com/a/161229162257116-2.html4.Illness doesn't belong to us., J R Soc Med. 1997 Sep;90(9):491-495.本文首发:医学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