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怎么能平稳?医生提醒:8点自我管理是关键,5个误区不要犯

文 / 我快乐的小大夫
2019-08-21 10:17

年轻也可能高血压

我们科一个80后30多岁的男护士,和我说头疼,问他头部哪里痛,他说是后脑,我让他量一下血压,果然160/95mmHg,是血压高了。

告诉他这两天再量两次,如果还高,就可以诊断高血压了。

我为什么怀疑他是高血压呢?

首先他体型偏胖,倒夜班,休息不规律,同时还有抽烟的习惯,加上这次头疼是头脑部,这些就让我怀疑是高血压了。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寿命的延长,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并且年轻发病也开始增多,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超过3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常见心脑血管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第一病因,约占居民总死亡的40%。

健康血压的标准是多少?

成人血压<120/80 mmHg为正常血压,或称健康血压;

65岁以上老年人群,血压<130/80mmHg 也应认为是基本健康血压;

成人血压≥140/90 mmHg为高血压;成人血压120-139/80-89 mmHg为正常高值血压。

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高血压?

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 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

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有哪些?

1、强调治疗要达到目标血压。轻型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是必要和有益的;

2、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以获得最低有效剂量;

3、合理联合用药,在单药治疗效果差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4、24小时平稳降压,尽可能使用每日给药一次的长效制剂;

5、避免频繁换药,但患者耐受性差,或用药4-6周后疗效反应很差,可换药;

6、个体化治疗;

7、长期用药。

具体选择何种降压药物需要到医院就诊,听从专业医生指导。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有哪些?

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1、减少钠盐摄入

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

2、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质指数,成年人正常体质指数为18.5-23.9kg/m。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

3、 不吸烟

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4、限制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5、体育运动

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对健康十分有益。而定期的体育锻炼则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

6、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或精神压力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即人体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

高血压自我管理要怎么做?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7、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8、不需要严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宜进行性生活①事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②酒后应禁止性生活③若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及时就医。

日常高血压治疗有哪些常见误区?

1、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2、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

3、降压过快过低。

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4、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

5、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

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