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夏天高血压患者可以停降压药吗?

文 / 郑州卫生健康
2019-08-08 15:25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夏季燥热难耐,气温会越来越高,不少高血压患者会自行减药,因为他们听说“气温高时,人的血管舒张,血压自然就会降下来。”真的是这样吗?

市二院大心血管内科主任范萍介绍,夏天温度高,人的周身血管舒张,易出汗,因此血压可降低12-8毫米汞柱,不少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在夏季血压可降到正常,这时仍按冬天的剂量服药容易使血压降得太低,就会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等情况。

与此同时,夏季人们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会使血压升高,诱发脑出血或血液黏稠,形成血栓。因此如果患者看到血压降低就擅自停药,也会造成一定的危险。所以,夏季应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起居,调节好自己的精神情绪,平稳度过炎炎夏日。

多喝水、勤喝水

夏天,温度较高,人体出汗明显增多,出汗较多,可使血液浓缩,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出现血小板等凝集成小栓子,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头昏脑涨、四肢麻木、胸闷气短,这些都是心脑等主要脏器缺血的表现。因此,高血压患者要主动饮水,每次200~300毫升,一天2000毫升左右,及时补充因出汗所丢失的水分,稀释血液浓度,减轻心脏负荷,不可待口渴才饮水。可是,此岸和彼岸只不过是空间的差距,却无法拉长心灵的距离。

坚持合理饮食

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水分丢失较多,因此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同时要富有营养。高盐是使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血压病人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同时可适当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中的芹菜、黄瓜、大蒜、绿豆及香蕉等。因钾和镁既可保护心血管,又可促进钠的排泄,有利于保持血压稳定。可是,此岸和彼岸只不过是空间的差距,却无法拉长心灵的距离。

保证正常的睡眠

夏天,气温较高,日长夜短,常使老人睡眠不足,这将影响血压的稳定,夏天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时,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对心脑血管的损害。故有高血压病的病人除夜间保证足够的睡眠外,每天还可午睡1小时左右,这将有利于保持血压的稳定。人们只有在睡眠中才会出现血压下降,所以,应保持血压的昼夜规律。因此,病人一定保证正常睡眠。

适当的运动

由于夏季人体的消耗比其他季节大,高血压病人的行为方式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静养为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夏季可以躺下休息,用不着锻炼了。值得注意的是,应该调整锻炼的时间,减少锻炼的强度,适当运动。避免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盲目运动,以防能量消耗过大,影响血压和体温调节中枢,诱发血压猛增,甚至危及生命。适合高血压病人在夏季里进行的体力活动项目有打拳、养生操、行走、慢跑等。

避免忽凉忽热的“刺激”

高血压病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生活环境,居室内的室温最好能保持在摄氏22度至26度之间,并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平时一直把血压控制得很好,可是一到夏天,血压就不稳定,这与使用空调不当有关。最好的方式是晚上的下半夜将空调关闭,打开窗户,早上10点以前尽量不要开空调,这样每天可以使居室内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能接触到自然的空气。否则一热一冷,血管会从本来的舒张状态一下子变成收缩状态,这就为血压升高埋下了伏笔。

调整降压药用量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温度较高,血管扩张,血流阻力减少,因此相对其他季节血压降低,部分病人的血压甚至在夏天可接近正常,但病人切不可因此而停止服用降压药。因为影响人体血压的因素有很多,气候的影响只是环境变化中的一个方面,还会受到人的精神情绪影响等。如,大热天血压可能随着血管的扩张有所降低。但是,天气炎热会让人感到心情烦躁,心急易怒或造成夜间睡眠不好,这些因素都会使血压升高,两者作用的相互抵消,升压因素还可能略占上风,对这样的高血压病人夏季减少降压药物是不恰当的。应该根据测量的血压值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保持血压平稳才是重要的。
如果反复停药、用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范萍主任提醒: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是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夏天天气炎热,为避免突发状况发生,必须从各方面去注意,时刻预防才能平稳过夏天。

专家介绍

范 萍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大心血管内科主任、全科医疗科主任

从事心内科工作三十余年,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疑难危重病的抢救有着独特的见解,例如冠心病,心肌病,急慢性心衰,各种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河南省心血管病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心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高血压学会委员;郑州市医疗保险专家委员会委员。

坐诊时间:周一、周三全天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官方微信

欢迎您的关注,期待您点赞

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