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防治高血压这件事,还真不能跟着感觉走

文 / 健康上海12320(上海市健康教育所)
2018-05-25 15:00

今天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但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仍然存在不少误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澄清认识误区,识别伪科学。

误区一:凭症状估计血压状况,凭感觉用药

有人认为,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这是错误的,血压高低与症状轻重没有明确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即使血压明显升高,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血压,仍没有不适的感觉。但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应测量血压一次。

误区二: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即刻停药,然而,停药后血压很快会复原,甚至会急剧上升。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有时会成为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导火索。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在减药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血压变化。

误区三:长期用药会有耐药性

部分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故而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这种想法十分危险。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因此,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心、脑、肾的功能障碍,其远期效果就越好,如果等到脏器功能已经损害后再用药,就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四:忌讳“是药三分毒”

很多患者担心“是药三分毒”,只要没有症状,就不愿服用降压药;看药品说明书有不良反应就不敢服药;出现了不良反应后也自行停药。这些都是错误的认知。

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发生率很低,而且其不良反应均是可逆的,停药后可逐渐消失;有些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联合用药来抵消。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一般是安全且可长期应用的。

误区六:单纯依靠药物,血压就能降

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患高血压后只要坚持服药就行。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两者缺一不可。吸烟、饮酒、吃得太咸等不良习惯若不加以控制,会继续损害血管,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不少人血压难以控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正确的做法是除了合理用药外,必须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七:保健品、保健仪器、天然药品或有降压效果

有些人认为,西药不良反应大,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某些企业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及天然纯中药的“降压疗效”,可使高血压患者既不必终生服药,又能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不能达到治疗目标。

误区八:一些“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治疗。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服用降压药。患者必须明确: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何种场合、何种媒体宣传的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是虚假宣传,都是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很多人因此延误治疗而使病情恶化或丧命。

摒弃流言,科学规范地治疗高血压,把高血压的危害降至最低,才能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