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才是真男人?英国研究发现肌肉男精子量更低
近日,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引发众怒,因为节目组邀请了几位“流量小鲜肉”助力,不少家长和旁观者感到不满。他们担心央视传播“不正确的审美观”,会让下一代“越来越娘”,该节目也引发了一轮对“娘炮文化”的围剿。
“娘炮”是不是内分泌的问题?
近年来,环境雌激素的内分泌干扰效应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大量资料表明,现代社会环境中存在多种能模拟或拮抗体内天然激素生理作用的外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物”。这些化学物质进人机体后,能够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破坏身体内环境稳定。
常见的环境雌激素来源包括如二手烟、农药、杀虫剂、废气、食品添加剂等。具有代表性的有DDT等有机氯农药、PCB(多氯联苯)类化学物质、垃圾燃烧产生的二恶英等毒性气体、作为女性合成激素使用的DES(已烯雌酚)等医药品。另外,旧式冰箱产生的氟利昂;各种塑料制品,特别是塑料食品器具能释放大量的联苯酚A、邻苯二甲酸酯、聚乙烯、PCB聚氯联苯等;还有化妆品中的苯酮、防酸剂BHA、羟苯等;以及各种色素、防腐剂。
研究者杨培培等在小鼠体内的模拟实验直接证明,外源性雌激素可导致雄性小鼠血清性激素分泌紊乱和生殖系统损伤,严重时甚至可引起不可逆损伤。
对人类而言,环境雌激素对雄性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较多。对20多个国家15000例的调查结果表明,从1940年—1990年50年间,人类精子密度下降了50%,同时精液量减少了25%。此后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均证明,人类生殖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物增多,导致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隐睾、尿道下裂、睾丸肿瘤、前列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几乎增加了1倍。
长期接触环境雌激素,会缓慢改变男性的内分泌功能,可能是导致现在男性越来越阴柔的生理原因之一。
与人类祖先相比,现代男性的睾酮水平更低一些
美国犹他大学Robert Cieri对古代和现代共1400枚人类头骨进行分析后发现,5万年人类人类头骨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其体内的睾酮水平有所下降,该研究论文发表在2014年的《当代人类学》上。人类体内睾酮水平下降与人类文化的兴盛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段。
人类在存在了15万年之后突然发生了一次技术上的飞跃。大量证据显示人们开始制作骨制或角制的工具、使用燧石、投掷性质的武器、磨石、用于捕鱼和捕鸟的装备,并开始使用火焰。斯里推测,人口密度提高可能会更有利于睾酮水平较低的人。因为人们必须更多地采取合作的方式来获取胜利,此时侵略性高的人将不再具有优势。睾酮水平更低的人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自然选择。
(图片中对较原始的人(左)和较现代的人(右)的头骨进行了对比。睾酮水平的降低导致人类祖先突出的眉骨消失,头部轮廓也变得更圆润。)
阴柔文化与社会发展相关
更多的人认为,“阴柔文化”的出现与社会发展和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相关。当代女性在审美消费上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在这股浪潮中,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年轻女性,受到日韩流行文化影响,出现了对纤细清秀型男明星的审美偏好。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性别本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将某些行为归属于男性或女性只是一种社会习惯(就像在英文中将船称为"她",而其他文化中却不会如此)。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个人生而为男为女,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虽然生理性别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
而其实,排斥女性气质而建构起的传统男性气质本身就建基在脆弱的沙土之上。2015年探索美国当下主流男性气质对于男性造成诸多伤害的纪录片《面具之内》(The Mask You Live In)中,男性气质研究者迈克尔·基梅尔指出,对于“女性气质”的拒绝和压制,导致男性最终成长成一个残存的个体: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能显露自己的软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心理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面具之内》剧照:青春期晚期的男孩相比同龄女孩的自杀率高7倍)
也许正如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说过:“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
肌肉男的精子数量其实比较低
更有趣的是,8月底《动物行为》(Animal Behaviour)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肌肉男的精子数量比较低。
西澳大学Yong Zhi Foo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征集了118名男性志愿者,拍摄了志愿者的头部和全身照片,展示了他们的体型。然后请每位志愿者都采集一份精子样本,评估他们精子数量、活力和形态。
然后,研究者请12名异性恋女志愿者对118名男子照片的强壮程度进行打分。同时也请另一组同时包含男性和女性的91名志愿者对118名男子照片的强壮程度进行打分。两组志愿者对男性的强壮程度评分比较一致。
当研究人员检查研究对象的精子质量时,发现被评估为比较强壮的男性精子数量反而相对较少,虽然他们的精子活力和形态没有太大差异。
此前,研究者在很多动物身上都观察到了这个现象。比如,十字军蝽有很强壮的后腿,用来和别的雄性打架,但是如果被捕食者抓住了,它会断腿求生。在腿断后,十字军蝽的睾丸会长得更大。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能量是如何从肌肉组织转移到精子生产中去的,反之亦然。我们知道的是,生长和维护肌肉很耗能(普通人20%的代谢是专供肌肉日常维护),生产精子也很耗能,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冲突。
Yong Zhi Foo分析说,可能是荷尔蒙调节作用。当肌肉运动时,睾丸激素会增加,但高浓度的睾丸激素干扰精子产生。接下来,Yong Zhi Foo希望通过在其他研究群体中重复他的试验,来求证精子的运动和形态是否也会受到体力消耗的影响。
因此,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自然并没有放弃那些天生比较“柔弱”的雄性。他们虽然不能靠武力在追逐雌性的竞争中获利,但他们的命中率更高,所以他们的基因仍然可以得以延续。换句话说,自然界并不认为只要是男性就应该都变得肌肉阳刚。至于人类怎么想,那完全是人自己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