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信等关于OCTA早期检测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损伤研究发表于Q1杂志

文 / 协和医学杂志
2021-03-27 19:21

北京协和医院 眼科 陈有信 教授等人在“ 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上发表的文章“ Early Detection of Microvascular Impairments Wi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out Clinical Retinopathy: A Meta-analysis”

影响因子“ 4.013 ”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早期检测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损伤的Meta分析

作者:张碧磊,丑玉宇,赵欣宇,杨景元,陈有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全球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影响约35%的糖尿病患者。检测和量化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临床前病变,有助于在早期阶段预测DR的发展并及时进行干预,最终延缓甚至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可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定量分析,但其能否发现DR临床前期病变尚缺乏系统性分析。

全面检索PubMed及Embase数据库,纳入2020年4月前公开发表的有关OCTA比较无临床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眼(NDR)与健康对照眼之间微血管变化的所有横断面研究。并使用RevMan与Stata软件进行数据提取和统计分析。

共纳入45项研究,包含2241只NDR及1861只健康对照眼。与健康对照眼相比,OCTA发现NDR眼存在许多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表1)。

如无论在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或深层血管丛(DCP),NDR的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更大(图1-2),周长有所增加;而在黄斑区全图(whole-image)、中心凹旁(parafoveal)、中心凹周围(perifoveal)以及中心凹300微米区(FD-300)等区域均可见视网膜血流密度显著降低。同时,NDR的视盘周围区域亦可见血流密度下降。

图1

图2

亚组分析显示:糖尿病类型可能影响NDR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校正糖尿病病程后发现,与健康对照眼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部改变仍较为明显,而1型糖尿病患者未见明显眼底改变。

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早于临床可见的DR,可应用OCTA对其进行早期、无创检测。糖尿病类型与DR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

在DR的临床前/早期阶段准确地识别微血管损伤有利于及时对其进行干预,从而最大程度减轻甚至避免DR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既往动物模型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均表明,DR的极早期阶段就存在视网膜血管改变和自我调节受损。而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否检测到DR患者的临床前期眼底改变,仍然存在争议。

OCT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检查时间短,且能分层显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并进行客观定量测量,可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前期眼底病变的评估和随访。

本研究为首个聚焦于临床前期DR微血管损伤的荟萃分析,纳入了所有OCTA关键指标以对比评估此类患者眼内微血管与健康对照眼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供了新的循证学依据。本研究不仅显示OCTA可用于检测DR极早期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亦提示这些差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明显,而1型糖尿病患者则表现的相对“更健康”。

但这一结果需要纵向研究进一步加以证实。此外,本文所纳入的定量对照研究中,NDR患者行OCTA检查所采用的仪器与健康对照眼的匹配程度不同,导致其结果异质性较高。未来仍需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对照研究以直接对比不同糖尿病类型在临床前期DR微血管改变方面的差异。

张碧磊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住院医师、临床型博士在读,师从陈有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检测及人工智能诊断。

通信作者:

陈有信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理事兼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及黄斑学组组长,中国老年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微循环协会眼微循环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擅长眼底疑难疾病的诊断以及眼底激光、光动力疗法、抗新生血管药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栏目主持人:

张潇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师从眼底病专家董方田教授,主要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方向的研究。

对各种眼底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在各类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积累了较多经验。现以第一作者发表各种论文2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0篇。参与编写著作4部,参与翻译著作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