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选中药?有什么讲究?围起来看

文 / 中医家
2017-07-05 18:23

应用中药防治糖尿病是一种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科学实用的方法。我国中药资源极为丰富,中医药博大精深,防治消渴病(糖尿病)历史悠久。古代将糖尿病称为“消渴”“消瘅”“三消”等,“消渴”病名最早首见于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中医药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依照其发病机制及其症状,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进行辨证治疗。早在1000多年前唐代名医王焘就写出世界上最早治疗消渴病的医案,他在《外台秘要》一书中,将糖尿病称为“消渴”,宋代名医诸瑞章在《卫生家宝》一书中明确指出“风毒酒色伤于上焦,可引发消渴”。

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对防治糖尿病疗效显著,尤其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有明显优势。周恩来总理1955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大陆与港澳医学代表会上说:“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既懂得中医又懂得西医的医师是最高明的医师。”周总理生前这些指示为我国医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根治糖尿病开辟了新的途径。中草药应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准药物:我国是个中草药宝库,广大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神农尝百草)发现,很多中草药和方剂有降低血糖、疏通血管等作用,常见的单味中草药有人参(包括野山参、白参、红参)、西洋参、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玉米须、黄连、黄精、黄芩、黄柏、黄芪、知母、枸杞子、山茱萸,怀山药、金樱子、白扁豆、桑螵蛸、冬虫夏草、仙茅、芡实、马齿苋、党参、补骨脂、麦冬、天冬、大黄、赤小豆、酸枣仁、当归、川芎、泽兰、牡丹皮、玄参、竹叶、覆盆子,菟丝子、石膏、仙鹤草、乌梅、苍术、白术 、玉竹、玄参、地骨皮、泽泻、淫羊藿、天花粉(瓜蒌根)、蚕茧、益母草、麦芽、五味子、金钱草、薏苡仁、栀子、女贞子、何首乌、桑椹、桑叶、柴胡、葛根、茯苓、白芍、刺五加、绞股蓝、五加皮、桔梗、灵芝、丹参、三七等。

另外,经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长期攻关,研制出大批防治糖尿病的中成药,主要有六味地黄丸、消渴丸、玉泉丸、降糖舒胶囊、糖脉康颗粒、消渴平片、金芪降糖片、消渴灵胶囊、参芪降糖颗粒、养阴降糖片、芪蛭降糖胶囊等。同时,民间还流传着不少防治糖尿病的偏方、验方、药膳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2)了解中药禁忌: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必须认真对待,慎之又慎。在组方、配伍中要依据中草药的性能、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病情,认真配伍应用。

①症候禁忌:糖尿病患者一般属于阴虚燥热体质,津液亏损,阴虚阳亢,宜服滋阴润燥、活血化瘀的中药,不宜服用壮阳生火的中药。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禁食土鳖虫、红花、桃仁、半夏、滑石、穿山甲、大黄、海龙、槐角、王不留行等中药,以防胎动、流产等。

②配伍禁忌:在临床上,尽可能把“相须”“相使”的中药进行组合,不能将“相反”“相畏”“相杀”的中药配伍在一起。为了便于记忆,前人在中药配伍禁忌方面总结出“十八反”“十八畏”。

“十八反”:即甘草反大戟 、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人参、丹参、苦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

“十九畏”:即硫黄畏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黑、白两种);丁香(公、母两种)畏郁金;芒硝畏三陵;川乌、草乌(附子)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

上述“十八反”“十九畏”仅供参考,现在上述个别中草药也有同用的例子,但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3)掌握中草药的服用方法:糖尿病掌握中草药的服用方法,不仅可以确保疗效,而且可以节省费用。服用中草药的方法有内服法和外用法两种。内服法有汤、丸、散、膏、露、酒等口服法,还有注射剂注射法。外用法有针灸法、敷药法、洗浴法、吹喉法、点眼法、温熨法、坐药法等。

糖尿病患者服用中草药一般每天1剂,病情严重的每天可服2剂,也可以1剂分2天服用或隔1天服1剂。每剂药一般煎2次,有些滋补药也可煎3次,每次煎成药汁200~250毫升。可以头煎、二煎分服,也可以将2次煎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分为2~3次服用。

患者若每天服用2次,宜在上午、下午各服1次,或下午1次,临睡前服1次。一般在饭前2小时左右服用较好。但也有专家认为,病在上焦宜饭后服用,病在下焦宜在饭前服用。

糖尿病患者服用中草药温度以温而不凉为好。但对寒性病症则要热服,对于热性病症则宜冷服。对真热假寒的病症用寒性药物宜温服。对真寒假热的病症用温药宜冷服。

患者服用中成药可按说明书服用,也可征求医师的意见,按医师嘱咐服用。服药后要及时检测血糖,按检查结果进行调剂。

文章编辑:唐仁康桦褐孔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