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这4个基本原则,让糖尿病患者轻松增强免疫力!
每个人都有一套完整的免疫系统,由免疫组织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它们相互协作发挥着重大的功能,识别并消除从外环境侵入体内的病原体、内环境产生的衰老细胞以及突变产生的一些肿瘤细胞,执行免疫防卫,保持着机体的健康。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通过食物增强免疫力,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护理提高免疫力。
保持足够睡眠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都睡眠不足,熬夜加班、学习、玩游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而糖友也会由于失眠问题导致睡眠不足:(1)糖尿病患者长期处在高血糖的状态,植物神经容易受到刺激,引起神经病变,造成一系列的神经损伤和功能紊乱,可能会导致失眠;(2)一些糖友有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习惯,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产生依赖性,停药可能会使失眠问题更加严重;(3)一些糖友会出现否定自己、放弃、绝望等心理障碍,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造成内分泌激素混乱,加重血糖的不稳定情况,从而加重失眠程度。
据研究结果显示,连续两周每天少于6个小时的睡眠,就会导致体内淋巴细胞减少28%,免疫细胞减弱28%,而淋巴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它能杀灭入侵人体的细菌和病毒,长期失眠,淋巴细胞的活力明显降低,各种疾病容易入侵机体,人体的健康也因此受到威胁。也就是说,睡眠不足会导致我们的免疫功能下降,身体抵御体外病毒和体内病变的能力就会变差。
同样多睡也是不可以的。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过长易短命。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的人,死亡率高出20%;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和超过8小时的人,都有死亡率增高的危险。每晚睡眠时间均超过8小时的人中风几率增加30%。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睡眠时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给出建议:6~12岁小学生建议每天睡眠时间为10小时;13~18岁青少年建议每天睡眠时间为9小时;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天睡眠要保证7~8小时。
加强体育运动运动不仅仅对保持健康体重有益,还有更多健康益处。(1)增进心肺功能,改善耐力和体能;(2)提高代谢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内分泌系统的调节;(3)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4)保持或增加瘦体重,减少体内脂肪蓄积,控制体重;(5)降低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6)调节心理平衡,减少压力,缓解焦虑、改善睡眠;(7)肌肉力量的训练队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强壮作用更大,有助于延缓老年人身体活动功能和衰退;(8)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内容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2012)》指出,运动可干预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运动中获得的心理功能的改善,能够使心情愉快,增加对日常活动的信心,增强免疫功能,消除应激紧张状态,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糖友该如何运动既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又能发挥降糖效果呢?《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2012)》指出,餐后90分钟进行运动与餐后60分钟或30分钟进行运动相比,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即时降糖作用最强。不同运动方式对患者的运动前后的血糖及血糖差值未见显著性差异,提示运动方式并不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决定因素,不同的运动方式只要能量消耗相等,运动降低血糖的即时效果就是一样的。
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项目以中低强度的节律性运动为好,可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以及全身肌肉都参与活动的中等强度的有氧体操(如医疗体操、健身操、木兰拳、太极拳)等。还可适当选择娱乐性球类活动,如乒乓球、保龄球、羽毛球等。
保持好心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接种流感疫苗以后的免疫反应发现,消极情绪能降低研究对象对流感的免疫能力。科学家用仪器把研究对象大脑额前叶皮层的活动以脑电图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给研究对象注射流感疫苗,6个月后再检测她们体内的抗流感病毒抗体以衡量她们的免疫力与惰绪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右额前叶皮层活跃的人(即情绪低落者),体内抗体水平最低。
研究人员分析,紧张和压力等不良情绪能改变该脑区的多巴胺水平,后者作为一种化学信号也许会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此外,该脑区还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互作用,这也是它影响免疫功能的原因之一。虽然糖尿病患者可能会由于病情发展、血糖监测繁琐以及经济压力(治疗费用)等问题出现情绪问题,但还是希望每位糖友都尽可能的保持乐观的心态,因为好心情也是疾病控制的一剂良药,大家一定要利用好。
控制血糖高血糖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因为血液中高浓度的葡萄糖是细菌滋生的有利条件。患糖尿病时机体对细菌抵抗力下降,机体容易发生口腔、呼吸系统、皮肤、泌尿系统等炎症。炎症可以加重糖尿病病情,严重的感染可以使全身情况突然恶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想提高免疫力,血糖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血糖控制达标了,身体抵抗力自然会提高。
更多内容:
糖尿病人不能忽视的9个口腔问题!否则将有难以挽回的后果!
糖尿病人如何保卫自己的“神经”?原来做到这一点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