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湿热还是湿寒?别傻傻的祛湿,不祛湿反助湿
湿气是什么?体内湿气原因是大部分人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从而导致体内有湿气。
其中,湿气有分湿热和湿寒的,有些人没分清自己是哪种情况就乱祛湿,有时候不了解自己是什么情况就祛湿,反而不祛湿反帮助湿气。湿气入体,起先会有舌苔黄腻,胸闷乏力,大便溏稀不成形,满脸清淡,嗜睡等不良症状。在中医的观点里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并且是引发人体很多恶性疾病的最后病因。
那首先区分什么是湿热和湿寒,下面来看一下你是属于那种情况吧!
湿热——湿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
表现: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带下增多等情况。
湿寒——传统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阳气之末。也就是说人的四肢是阳气灌溉的终点。如果手脚温热,就说明体内阳气充足;如果手脚温度不够,甚至常年四肢冰凉,就说明体内阳气不足,内有寒气。除了四肢寒冷之外,还有些人手脚心易发热,总想挨着凉的东西,但人又特别怕冷,易出虚汗,这也是体内有寒气。
先从饮食上控制自己,俗话说,“病从口入”,就是这样的道理。
1、多吃薏苡仁红豆粥
多吃薏仁和红豆薏仁与红豆都是没有什么味道的药材,两者搭配煮水,或是熬粥,都能有效去除体内湿气,尤其是经常水肿的人,更应该多吃点。此外,还可以选用茯苓、淮山、党参、陈皮加瘦肉或者猪骨等,一同用来煲汤,或者煲成粥、煮水喝,同样可以起到利尿、除湿的功效。不过,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尿频的人不宜多用。
目前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云南的曲靖薏米,贵州的兴仁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 金沙薏米产于福建省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因金沙村得名,别名玉芦、玉珠珠,脱壳后称薏米,是仙游县著名的土特产,早在宋代就大面积栽培,已有上千年历史,在明代更是贵为朝廷贡品。
在中国众多的薏米中,当年皇帝偏偏只选择了产自一个小村子的薏米作为朝廷的贡品。足以说明它的营养价值之高。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薏米正是采集于金沙村的金沙薏米。是目前国家唯一确认的粮药兼用的薏米。也是目前唯一有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薏米。
在金沙村当地有句民谣这样唱道:“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在众多地方的薏米中,金沙薏米是颗粒最小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薏米的颗粒而小,药用价值也就越高。
薏米红豆粥做法:准备好适量的薏米、红豆、芡实、枸杞。先将薏米、红豆泡3个小时。然后再全部放入锅中,煮上60分钟左右即可,添加适量的冰糖。
薏米山药粥
材料:薏米50克、枸杞15克、山药50克、葛根10克
做法:1.将所有材料放入电饭锅内,再放2碗水,功能设置为“熬粥”状态,
2.出锅即可食用,吃时可加少许盐调味。
2、少吃盐,多健脾
“重口味”容易吸引湿气,因为盐太重会加重脾胃负担。所以,平时饮食要少吃多盐食物,多吃一些流质和五谷类食物。
3、吃适量生姜
姜不仅是调味品,还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姜具有活血、祛寒、除湿等功效。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总结:你知道你是哪种情况了吗?你的祛湿方法又是什么呢?
谢谢你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