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胃病,我分享一张方子!活血、养阴、理气,缺一不可,说破玄机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说,面对顽固老胃病,中医如何应对。
当然了,老胃病,多种多样。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文老师现在要跟你说的,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这就是所谓“胃阴不足、气滞血瘀”。
我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你看完,就什么都懂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6岁,姓许。
初诊时间,是1991年的4月1日。
这个人,有十年的胃病史,症状是越来越重。
到了就医之前,她感觉到胃里头刺痛、发热、有烧灼感,心情十分急躁,口干发苦,大便干结,食欲不振。
这样的感受,是这十年来没有过的。她很紧张,于是投中医治疗。
找的谁呢?是蒋文照老前辈。
蒋师,1925年生人,他的师爷,是晚清御医陈莲舫。1990年,他被相关部门确认为五百名著名中医药专家之一,历任浙江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细,舌质红,发紫,舌边有瘀斑,舌苔少而干。
当时,蒋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北沙参12克,麦冬6克,炒白芍9克,郁金9克,蒲公英12克,川楝子9克,酒元胡12克,丹参15克,佛手片6克,全瓜蒌9克,八月札9克,鸡内金9克,炙甘草6克,陈香橼6克,一共是7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后,刺痛感明显减轻,其它症候也有所缓解。
这时候,原方不变,继续投用2个月,最后,患者诸症悉平。
这是蒋文照前辈早年的验案。我给你叙述完了。
现在,我来说说这其中的道理。
你看啊,这个患者,胃病多久了?十年了。
你记住啊,中医有一句话,叫做“久痛入络”。什么意思?就是疼痛症候存在的时间长了,就可能影响到血络,形成淤血。
对这个患者而言,就是如此。十年的胃痛,让她逐渐有了淤血。
怎么知道的?你看她舌边,有瘀点,这是淤血特征。她疼痛的感觉,是刺痛,这也是淤血作痛的典型特点。
事情还没完。
淤血日久,会出现一个局面,就是生热伤阴。
因为啥?血为气之母。血瘀了,气就淤了。气,是一种能量。它一旦瘀滞,就会生热。热邪,必然伤阴。
所以说,这个女患者身上,就出现了胃阴不足的迹象。
怎么知道的?她胃里灼痛,心情急躁,口干发苦,大便干结。舌苔,少而干。
你看看,这个道理,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请你注意,这样一番过程,在很多老胃病患者身上,是多见的。久病形成淤血,淤血导致热邪,热邪损伤胃阴。
这个时候怎么办?很简单,有淤血就化瘀血,有热邪就清热邪,伤胃阴就补胃阴。
来看当时蒋文照前辈用的方子——
北沙参12克,麦冬6克,炒白芍9克,郁金9克,蒲公英12克,川楝子9克,酒元胡12克,丹参15克,佛手片6克,全瓜蒌9克,八月札9克,鸡内金9克,炙甘草6克,陈香橼6克。
这里面,养胃阴的事儿,交给沙参、麦冬。
化瘀血的事儿,交给郁金、丹参、八月扎。
理气行气的事儿,交给川楝子、元胡、佛手、香橼。
清热的事儿,交给郁金、蒲公英。
最后,配白芍柔肝止痛,配鸡内金健胃扶脾,配全瓜蒌来通便。
如此,患者的问题,不就很好地解决了吗?
读者朋友,我建议你,把上文医案里的配伍,好好记录下来。
我认为,它是治疗老胃病,证属气滞血瘀、胃阴不足的良方,用药构思丝丝入扣,十分合法度。非专业读者,可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专业的读者朋友,你也可以做个借鉴。
总之,文老师觉得,你通过此篇文说,应该能了解到老胃病的一条发展路径了。我们用中医的思维来看待它、理解它,很多疑惑就释然了。我们只有知道,自己是怎么得的病,才能很好地去解决、缓解疾病。不然,瞎猫撞死耗子,啥时候是个头儿啊?
好了。此事,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