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名医李东垣:这个方剂只有5味药,却是调理胃火牙痛的常用方

文 / 金兰中医学社
2021-12-23 00:19

说起牙齿疼痛,很多人会觉得是因为甜食吃多了,或者是没有按时刷牙所导致的,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项致病原因。当人体内的胃火炽盛,胃火上攻的时候,也会引起牙齿疼痛,甚至会出现牙宣出血,牙龈溃烂,那么面对这样的病症,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其实早在金元时期的医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就替我们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金元名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收录了这样一个方子,被认为是用来治疗胃火牙痛的常用方,这个药方就是清胃散。清胃散这个方剂有着清胃凉血的功效,主治胃火牙痛,也就是胃火上攻证。

胃火上攻这一类的患者,通常以牙齿疼痛为主,同时伴有牵引性头痛,面颊发热,牙齿喜冷怕热,或者牙宣出血,或牙龈出现红肿溃烂,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出现腮腺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等症状。

这主要是因为胃有积热,循着经脉上行所导致的。我们体内的十二经脉,其中足阳明胃经会到达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也会到达下齿,胃中的热火炽盛,循着经脉上攻,因此就会导致牙痛,以及牵引性头痛等病症。胃本来就是一个多血多气的脏腑,胃热会引起血分热盛,血络受伤,因此会出现牙宣出血,甚至牙龈溃烂。因此对于这类病症,主要以清泻胃火为主,凉血止痛。

清胃散主要由生地黄、当归各三分,牡丹皮半钱,黄连六分(夏月倍之),升麻一钱,这五味中药组成。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运用,到后来的《医方集解》中,便给清胃散添加了石膏这味中药,以便于清胃的能力更强大。

清胃散这个方剂中的黄连是清解中焦热邪的常用中药,有着苦寒之性,可以直接清泻胃中的火热病邪;升麻甘辛微寒,一方面可以清热解毒,治疗和缓解胃火牙痛,另一方面升散透发,热邪伏于体内,通过发泄的方式排出体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火郁发之”。黄连和升麻,苦降和升散并用,泻火的同时可以避免寒凉太过,损伤脾胃。

阳明经是一个多气多血的经脉,胃热容易伤及阴血,所以用生地黄来滋阴凉血;牡丹皮可以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当归养血活血。诸药合用,清热和凉血同时进行,养阴和泻火兼顾,使得胃火得降,热邪得除,体内的热毒彻底的化解。

说起清胃散,就不得不提起关于它的“姊妹版”,也就是宋代杰出的医学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记载的泻黄散,也被称为泻脾散,虽然两者都具清胃热的作用,但是两者存在的差异是,泻黄散清泻脾胃伏火,主要是治疗脾热引起的口疮口臭等,清胃散是清胃凉血,主要针对胃火牙痛,或者是牙龈出血、溃烂等。泻黄散主要是清散并用,兼顾脾胃,清胃散则是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