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肿瘤?《伤寒论》里有答案

文 / 胃肠病
2021-12-22 18:24

现代社会中,肿瘤疾病越来越常见,这和人们起居、饮食、情志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但其中的核心病机到底是什么呢?

徐书老师通过数十年对《伤寒论》的研究与实践,从中发现了线索——

仲景之伤寒,一是伤寒发热、恶寒;二是寒邪直中,无热恶寒;三是伤寒两感证。

(一)寒毒

寒毒可表现两个极端,即表现寒化、热化。一是寒化如冰,形成有形之积,即肿瘤;二是热化灼伤津液,造成肿瘤扩散,淋巴转移。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阳化气,阴成形。”阳动则化气,阴静则成凝,余认为这是寒毒的最早提法。

盛世多寒,乱世多热,当今之人,冬不受寒,夏日毛孔展开,空调满布,寒邪深入,故肿瘤之病特多,特别是腺癌。其病理机制是寒与痰夹杂,余提出寒毒是腺癌的主要病机,它既是病因又是病机。

寒毒的病因有三点:①肾气本虚;②房事过度;③饮食生冷。

一旦受寒,寒毒内伏,又如,夏日炎炎,毛孔大开,空调冷气,长驱直入,寒毒进一步内伏,一层一层埋伏在体内。

当再受外寒之后,外寒引动内寒,从而形成内外皆寒,阳气不守,遂发寒毒之证。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言:“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

寒毒则气郁,气郁则痰凝,六输不通,阴血凝聚,积之已成矣。其临床表现为体内结块,伴四肢逆冷,身重,眼睛疼痛,额头汗,背冷,或烦躁、渴,或发热、精神恍惚、如有所失,脉沉细数疾。

寒毒者同时可伴手足指甲青紫,轻者可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寒毒常常与痰饮结合,从而形成寒瘤,治疗上当温阳化痰祛寒毒,重者三生饮

寒毒热化,堵塞孔窍,腐败成脓者,当以龙胆泻肝丸、青黛丸以泄之、截之。

(二)风毒

肿瘤广泛转移,余认为与风邪关系非常密切,风之形成,有的来自外风,也称邪风,有的发自于内。

仲景之厥阴病,寒热错杂是其主证,寒热对流极易产生内风。

其性可内可外,可上可下,可左可右,风善行而数变,风不仅易从五窍侵入,而且深入五脏。

仲景提出奔豚病就是明示,奔豚属于五积之一,属肾之积。

其表现为发作性的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等。

这个风,非自然之和风,乃非时之风、旋转之风、逆行之风,可以从肾上冲之脑,无所不至,无所不能。邪风激荡水邪,攻击五脏六腑,正如古人张隐阉所云:“奔豚者乃水气上奔。”

又云:“奔豚者乃肾水之邪如豚奔突而犯心也。”

这个论述与晚期肿瘤因冷气攻心,上冲大脑致死的症状极为相似。

仲景提出的风引汤,其为治风之总纲,其要是用矿石之品,填之、镇之,使内外风不能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又可使风毒从大小便而出。

余之经验,硼砂,《神农本草经》中载:“味甘微咸、气凉。主上焦痰热喉痹,破症结、除噎膈、消障翳、散瘀血阴溃。能疗骨鲠、恶疮及口齿诸病。能去胸膈上焦肺分之痰热。其性能柔五金而去垢腻,故噎膈、积聚、骨鲠、结核、恶肉、阴疮、眼目障翳用之者,取其去垢也。”此药能分解癌细胞,内服外用均可。

朴硝,《本草述钩元》中载:“除邪气,治百病,逐五脏积聚、结痼留癖,久热胃闭。疗腹热胀,并大小便不通。破五淋,及留血闭绝,痰实结搏,通经脉,推陈致新,利女子月水。治时疾壅热头痛。下瘰,黄疸病。”

此药有分解癌细胞的功用,可内服亦可外敷,作泻剂时须泡服。

古方治诸结石也用之。金石类药物甚多,其用在于可以分解癌细胞并促进其坏死,临床者当重用之。

(三)湿毒

水者,人体之津液也,阳气之所化。水性润下,故下焦水气病甚多。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通水道,化阴出阳,开通闭塞。若命门火衰,膀胱气化不利,土不制水,心阳不振皆可导致三焦功能失常,水蓄为病,从而导致湿毒的发生。

水遇热成痰,遇寒成饮,邪风逆乱,升降失常,水液不循常道,以致消渴、心悸、咳喘、头晕、奔豚、大便不通、小便癃闭、水气四溢、身面浮肿、腹胀如鼓等。

《伤寒论》中水漫高原为十枣汤证,水停中焦为苓桂术甘汤证,水蓄下焦为五苓散、猪苓汤证等。

肿瘤的形成,不外内、外二因。

上述风毒、寒毒、湿毒皆外所因,而虚劳为内所因。

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中提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虚劳有阴阳两组倾向,阴损及阳,阳病及阴,阴虚而阳气外浮,脉浮大无力。

阴阳气血不足,阳气衰惫,脉软而无力可同时存在又可交替出现。

阳气衰当温补,虚阳外浮当温潜。

各种病因交织下,痰、毒、瘀互结,形成肿瘤。

晚期导致体内壅滞不通,在呼吸道,则出现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咳嗽不止、频吐白痰;

在消化道,则出现梗阻、溃疡、腹胀、疼痛;

在泌尿系统,则不通,腹胀如鼓、面肢浮肿;

在神经系统,则出现意识障碍、失眠、头痛眩晕、脑水肿。

——摘自《徐书伤寒启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