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打脸中医黑的咬文嚼字
最近总有一些上蹿下跳的中医黑,他们并不讨论问题,只是竭尽所能地嘲讽、胡扯,满篇的谎言,充斥着莫名其妙的自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比如纠结中医和西医的叫法,一定要强调“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区别,通过“传统”和“现代”,借此来推论中医是传统的、落伍的、腐朽的,从而进一步彰显中医黑自身的高贵和“科学”属性。
至于何谓中医、西医,约定俗成的叫法的由来,那就不管不顾了。反正中医黑只要借此证明自己的先进性就好。
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之前,不存在什么中医和西医的叫法。因为只有一种医学。
唐朝时期,日本和韩国大量学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经验,也包括医学。日本称之为“汉方”,韩国和越南叫做“东医”(韩语里韩与汉是同一个字:한)。
公元十七世纪初,韩国出版的医学巨著名为《 东医宝鉴》,越南设立东医研究院 ,并出版有《东医杂志》。
1861 年,日本一所幕府建立的教育机构改名为“西洋医学所”。这就是东京大学(东京医学院)的前身。
可见,不仅仅是中国,根据地域或者来源的不同,以“东、西、中、洋”的方式来简称是很常见的现象。
当年我们称日本为“东洋”,称欧美为“西洋”,也是如此。
在中国的范围内,中医和西医、中药和西药,就是为了区别不同医疗体系的简称。而且这种简称深入人心(未必是中医黑的心),普及到方方面面。包括现代医学的教学和考试中。
所以如果一个中医黑叫嚣什么西医应该叫做现代医学,那是他无知。
但是一个西医也这么跟着叫嚣,那就是无耻了。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了,中西的叫法只是约定俗成的简称。就好比火车里没有火,老婆饼里没老婆一样。
中医是传统的,也是发展的。
中国医学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黄帝内经》,东汉末年有了《伤寒论》,唐朝有了《千金要方》,宋朝更是了不起,成立了“校正医书局”,对医书做了大量的修订、出版工作,而且特意制作了小字版,降低书本费用。
明清时代更是医学的大发展,既有中医黑念念不忘的《本草纲目》,也有《温病条辨》这类创新理论体系的巨著。
到了清末民初,西医进入中国,也有了《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本书很神奇,因为作者张锡纯在方子里使用西药。而且,他在民国时期,通过报纸宣传药方,很多人以函授的方式学习中医。 所以这本书更强调了对症下药这个概念。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更是得到支持和发展。
1949-1955年,全国共创办20所中医进修学校和143个中医进修班,1958成立四所中医学院后在各省成立中医学院。
1955年底卫生部中国中医研究院宣布成立后,一些省、市、区也相继成立了中医研究所。
到1960年,中医医院已从建国初期的寥寥数所发展到330所,中医病床增至14199张。
2017年7月1日首部《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确立了法律依据。
可见,中医是传统的,也是进步的。
至于西医的黑历史,我就懒得赘述了,但是,不论中医还是西医,他们都是不断进步的,也是不断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的。
当然了,运用科技手段≠科学。
很多中医黑不懂这个,医学并不是科学。这句话不是我说的。
樊代明院士:说医学就是科学,我坚决反对
科学是必然性但医学常有偶然性。科学是强调百分之百和百分之零的结果,而医学是不一样的,从百分之零到百分之百任何的可能性都可能存在。所以我们总是出现例外和意外。
中医黑可能说了:这个人算老几?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名誉院长
博士学位,并先后赴日本东京国立癌症中心和比利时鲁汶大学深造;
1953年11月出生,消化病学专家,曾任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先后并长期担任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目前担任中华消化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亚太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等学术职务,是2013年亚太消化大会暨世界消化病大会主席。
比你们这些中医黑权威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