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强,百病不侵!千古“强脾方”,扶正、除湿、驱邪,还人一身正气

文 / 健康传播大使
2021-03-23 09:09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中医方剂通释》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张专注于强脾的方子。

它是谁呢?是六君子汤。

它的基本组成,就是人参3克,白术4.5克,茯苓3克,甘草3克,以及陈皮3克,半夏4.5克,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这个配伍,到底能干啥,我一会儿再给你说。

我先给你讲一张古代的,与此相关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医案记载是“丁申之室人”,看样子是个女子。

这个人恶寒怕冷,浑身发热,头痛,恶心。这一瞅,就是感冒啊。但是,医家来了以后,用了很多清热解表的药,无济于事。

怎么办呢?家里人就找了一个郎中,叫做方略。

方略,是清代的医学家。这个人的生卒年月不详,无法考证,但是从其本人的叙述中,可以猜测,他大概生于乾隆和嘉庆年间,主要的医学活动,在道光年间开展。

方略来了一看,患者情况危急,于是赶紧诊脉。他发现,患者左手脉浮无力,右手脉关部细弱。于是,方略就用了一招,就是前面我所说的六君子汤。

结果,这个药喝下去,患者的汗马上就出来了,身热退去。吃东西也不吐了。接着,又用了三四剂,患者诸证悉平。

这张医案,就记载于方略的《尚友堂医案》里头。

当然,这个医案,记载得可能并不周详。后世医家普遍认为,医案里所述的“方用六君子汤”,应该是以六君子汤为主的意思,而非只用六君子汤里的几味药。最起码,还得有桂枝之类的解表散寒之品。不然的话,患者身上这个汗,是很难发出来的。

其实这个医案啊,很简单。患者脉无力,右侧关部(候脾)尤为细弱,还吃不下东西,这个显然是脾气不足、中气亏虚的表现。也就是说,她的脾,太弱了。脾主气血的生成。脾虚,则气虚血亏。气不足,难以驱赶外邪。所以,患者这个感冒,缠绵难愈。

怎么办啊?就得补脾。脾强了,外邪才能被赶出去。所以,方略用到了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这个六君子汤,就是强脾的。在这个基础上,配点桂枝等解表药,问题就解决了。

我这么一说,你该对“六君子汤”这强脾方,有些感知了吧?

好,在这里,我要跟你再仔细说说这个六君子汤。咱们再看一下它的方药配伍——

人参3克,白术4.5克,茯苓3克,甘草3克,以及陈皮3克,半夏4.5克,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这配伍,是四君子汤和二陈汤的合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是四君子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是二陈汤。

其中,四君子汤是用来健脾补气的。这个我以前没少说过。其中的人参,常常被替换为党参。人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利湿。脾虚气弱的人,用四君子汤。

但是呢,有些人,在脾弱气虚的基础上,伴有痰湿。这个时候,就得化痰湿。于是,添上行气除湿的陈皮,降逆除湿的半夏。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张相对全面的强脾方,既可以健脾补气,还能化湿邪。

适合用这个方子的人,无疑具备脾虚和痰湿两方面的特征。脾虚,自然就是脉虚或细弱、舌淡、食欲不振、乏力、面色不好、语音低微、气短等等。有痰湿,自然就表现为舌淡而苔白腻,便溏,咳嗽痰多而色白,恶心欲呕、胸闷胃胀等等。这些事儿,综合在一起出现,用六君子汤就对了。

这类人,从理论上来讲,在胃肠道疾病、气管炎等患者身上多见。但实际上,很多内科杂病,都可以找到适合用六君子汤的机会,比如因为脾虚导致的口腔溃疡,因为脾虚导致的眩晕等等。总之,只要是有六君子汤的适用症候出现了,就可以考虑运用它来加减。

上文所述的医案,患者虽然主要问题在感冒。但是往深里一琢磨,病根儿却在脾的虚弱。那好,就用六君子汤来强脾。这就是治疗所谓“脾虚感冒”的例子了。

所以我说,脾强,百病不侵。脾作为气血生化的大本营,相当于人体的粮仓。人有粮,心不慌。有了病邪,就不怕与之抗争。只要粮草够用,气血源源不断地生化,正气总有打败邪气的一天。如果气血少了,粮草空了,那可就不好说了。

总之, 我希望读者朋友,能把六君子汤这个配伍记住。它也有成药,你可以去观察,仔细查看它的说明书。很多事儿,就写在上头。我个人的理解是,痰多、大便不规律也不成形,食欲一般,舌苔白腻,胸闷胃胀痛这些症候,一旦出现,可以考虑用六君子汤。

就疾病种类来看,我归纳,适合用这方子的,主要就是三类人。第一类是爱拉肚子的人,便溏,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第二种是总胃痛的人。胃部隐痛、吐清水、喜暖喜按、乏力、脉象细弱。第三种就是总咳嗽的人,痰多,色白,胸闷,神疲乏力,食欲一般,便溏。

但是,阴虚火旺者不能用。六君子汤里的药,还是偏于温燥的,容易伤阴。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这一篇文说,只能起到科普的作用,无法替代医家对你的当面诊断、辨治。所以,非专业读者了解这些基本知识以后,还是要在中医师或者中药师的指导下来借鉴、应用。科普文章,功能是有限的。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