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医的“中”并不指中国吗?贡方堂为你解读宫廷药方的讲究与规矩

文 / 玩健康
2021-03-05 18:27

我国历史渊源流长,历代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自然众多,其中最造福百姓的莫过于中医药文化宝藏。作为炎黄子孙,即使发展到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依然带着传统中医知识和习惯的影子。

我们都知道,“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西汉开始就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

除此之外,再延伸到中医药方,其实也有许多讲究和规矩被我们所忽略。吃过中药的亲都知道,中医在开药方时,对每一种药都要写明具体的克数,同一种药、不同的病、不同的人就是不同的克数,中药用药的克数一般是考虑了哪些因素呢?就让贡方堂为你逐一解读!

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

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年龄。中医在给病人开药方时,都会问病人的年龄,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用药剂量是不一样的,小孩一般用量比较少,大人用量一般大一些,根据病人的年龄严格控制要的克数,才能保证既治病又安全。

体重。医生在给病人看病开方时,也会考虑病人的实际体重,看看病人是否体重达标,并判定病人的具体体质,根据病人的体重和体质来配对应的药量,同样是为了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

病情。一般情况下,病情重,用药量要重一些,病情轻,用药量要小些,所以病人的病情情况也会是中药用药克数的标准之一,医生会根据会诊得来的综合结果,来判定病人的病情情况,并给予合理克数的药量。

季节。季节也会是中药用药克数的考虑因素之一,比如: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发汗解表类的药物一般用量比较少,冬季,气候干燥,一般发汗解表类的药物用得比较多。

剂型。中药一般分为单一剂型的药物和复合剂型的药物,剂型分类不同,用药克数也不同,一般单一剂型用药量更大,克数更多,复方剂型药物一般分别用量都比较小。

药性。有些药物治病快,但毒性重,对身体的副作用也较明显,因此不宜多用,应严格控制用药的克数,有些药物药性较轻,对身体的副作用较小,用药的克数可以大一些。

很多人都认为,古代皇家用药必定是使用上等珍稀的药材,以及各种滋补养生的药方。但其实,御医开方都是十分谨慎的。御医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皇帝的安危,因此即便他们地位低下,但是一旦能够治愈皇宫贵族的病,得到皇族的信任,那他们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然而也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诊治失误,抑或是皇上的一念之差,这些荣华富贵就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甚至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御医留给我们更多的是那些值得借鉴的珍贵医方,在今天高科技的医疗技术下,有些可能已经被替代,但是有很多中医之道,至今反而令西医治疗所叹服,是人类不得不推崇的万年医疗精粹。因此,贡方堂决定将初创人徐成伯的经典御用药方结合现代医学科技改良重塑,发扬悬壶济世、仁爱为民的医学精神,将宝贵的宫廷秘方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