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陈福如:健脾益胃,祛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

文 / 健康的胖胖子
2021-01-12 18:12

陈福如 1940年出生,广东省名中医,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6年制医疗系。现任深圳市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53年。为深圳市首届名中医、第三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代表著作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福如临床经验集》与《医学探微》两部。

每天15时,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张某,女,时年46岁,工人。初诊时间:1991年6月15日。

【发病过程】

胃脘痛病史15年,屡经中西药治疗,终未治愈。近3年胃痛发作较频,失去治疗信心,疑为癌变。分别于1987年3月和1990年5月在某市人民医院经胃镜和病理活检,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合并肠上皮化生。

首诊证候

刻诊:胃脘胀痛,嗳气频作,纳呆,神疲乏力,大便烂而量少,苔白腻,舌质淡红而黯,舌边有瘀斑,脉弦细。

辨证论治

辨证为脾胃虚弱,湿瘀内蕴,胃络瘀阻,升降失职。

治以健脾益胃,祛湿化瘀,升清降浊。

处方:黄芪、白术、山楂各20g,茯苓30g,厚朴、法半夏、延胡索各15g,莪术10g,木香(后下)、陈皮各6g,炙甘草3g。15剂。

服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内服。

随诊过程

二诊:1991年7月4日

服上方15剂后胃脘胀痛诸症明显减轻,纳食增加。药已中病,宗上法增损,或增苍术燥湿醒胃,或益肉桂、良姜之属温中散寒,或加左金丸降逆化浊,或合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之辈调治半年,胃脘胀痛诸症悉除,体重由48kg增至54kg。

1992年2月在某医院经纤维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已消失。继以上方增损研成细末,每次6g,用温开水调服,每天3次。

服药3个月后,于1992年5月28日在某医院再次行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未见异常。随访年余,一切正常。

【按语】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情缠绵,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是难治性疾病之一。本病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关报道CAG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胃癌的发生率为9%~10%。

笔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西医学相关检查为依据,对CAG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CAG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从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可以使CAG病情逆转。这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CAG的优势,表明中医对CAG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核心,病因病机是制定治则的根据,治则是选方遣药的准绳。根据CAG的病因病机,其基本治则是:健脾益胃,祛湿化瘀,升清降浊。从而对CAG的辨证能执简驭繁、论治能切中病机,获得理想的疗效,并对CAG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与分型论治比较,后者只是辨证的一种思维框架,难以抓住在疾病中起主导作用的病机,影响疗效的提高。前者从疾病的主要病机出发,使治疗切中疾病的本质,从而提高了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