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不疼了!一张源于实战的方子,化湿热,止疼痛,请学习

文 / 龙汇说健康
2021-01-01 09:12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带状疱疹的后遗痛问题。

啥是带状疱疹后遗痛啊?对此陌生的朋友,可能还真不少。

带状疱疹,你懂吧?就是一种皮肤病,皮损处出现小泡,连成一片,像一条带子。这病常常出现在胁肋部位,所以古人叫做“缠腰火丹”。当然,它也可能长在别的地方,比如头部等等。

这个病,能治好。现代医学治它,不算难事儿。

但是,这个病有一个难题,就是在皮损好了以后,患者依然出现疼痛感。疱疹没了,疼痛依然。这你说闹心不闹心?

这个现象,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这个病怎么办啊?现代医学有很多办法。我是中医人,所以只给你讲讲,中医在这方面的简单思路。

还是给你举个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63岁,患上带状疱疹以后,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很快疱疹愈合,皮损处完好了。

但是,他左侧胁肋部位,却依然疼痛,而且皮肤略显红色,碰上去就疼。整个人被折磨得无法入睡。

怎么办?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再仔细一看,疼痛处就集中在胁肋部位,恰好是肝胆经循行之处。

于是,一张配伍,就开出来了,咱们一起看看吧。

清半夏15克,竹茹15克,枳实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延胡索30克,生薏苡仁30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5克,赤芍20克,当归20克,僵蚕15克。水煎服。

这个药,患者喝了一周,疼痛减轻,皮肤变淡,而且腻苔不见了。这个时候,去掉藿香和佩兰,加入络石藤、威灵仙。

再用一周,患者疼痛大减,皮肤仅仅有微痛,而且皮色正常。原方再加10克蝉蜕,继续治疗一周,诸证悉平。

这张医案,是我在学习中医皮肤病治疗相关经验时,我老师让我认真阅读的。我老师将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的治疗,分为清热化湿为主,和活血化瘀为主两大类。这两大类,他当初都给我准备了大量医案,让我研读。上面这个,算是其中之一,让我受益匪浅。

这里头什么学问呢?

你看,此患的舌头,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

经常读文老师文章的人应该知道了,这是主湿热。

肝胆主疏泄。湿热一旦形成, 容易蕴于肝胆经。而肝胆经走胁肋,所以湿热聚于胁肋部位,形成疼痛。

现在,患者到底为什么疼,到底哪个神经在疼,中医不知道。但是中医从你的整体舌脉和症候,提炼出“湿热”两个字。中医认为,正因为是湿热,改变了你身体的内环境,促使你出现了导致异常疼痛的原因。我虽然不知道这个原因具体是啥,但我知道,湿热这个环境异常,是根本问题。

所以,我就清你的湿热。

上面这个配伍,其实是温胆汤加减。现在,我帮你解析一下。我们再看看它——

清半夏15克,竹茹15克,枳实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延胡索30克,生薏苡仁30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5克,赤芍20克,当归20克,僵蚕15克。

这里头,半夏燥湿化痰,竹茹清痰热,枳实和陈皮行气除湿,茯苓和薏苡仁健脾利湿,藿香和佩兰芳香化湿,僵蚕除湿化浊。你看见没,这里头有大量的药,是化解痰热之邪的。

延胡索一味,是止痛的。

接下来,看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活血化瘀。为啥要活血化瘀?湿热蕴藉,令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以,要活血化瘀。

这就是基本思路。总体来看,就是以清化湿热为主,活血化瘀为辅。

两件事儿都做好了,患者的疼痛就可以控制了。此后,等湿邪减退,就去掉化湿浊的藿香和佩兰,以免燥性伤阴,同时加入止疼、清表热的络石藤、威灵仙、蝉蜕。这就周全了。

读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中医连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的具体机制都没搞清楚,怎么可能治好呢?

我跟你说啊,中医就是一种宏观医学。所谓的“具体机制”,中医确实看不见。但是中医知道,一切具体机制的发生,都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体内阴阳的失衡,内环境的失衡。湿热,就是这种失衡的表现。这就好比土地脏了,会生虫子。生啥样虫子,不知道,不好说,但是只要让土地干净,就不会再生虫子。同样,改变体内环境,除去湿热,使之重新归于平衡,就是治病的根本之道。

从这个角度说,中医从来都不是治病的,而是治人的。人好了,就没有疾病发生的空间和可能。

我这么说,你该懂了吧?

当然了,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的治疗,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上面说这些,也不过是思路之一。非专业读者,如果读懂了,感兴趣,不要盲目照搬尝试,而是要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这个很重要。我这篇文说,目的就是帮您理解这个道理,学会用真正科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君然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