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感冒、咳嗽进行时!止咳平喘只需一碗汤

文 / ·Cinderella任元宵想养绎凪嗅嗅·
2020-12-29 00:15

冷空气袭来气温骤降,北方很多地方更是有了降雪,不知不觉中,冬季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天气的变化也许让很多人还没有适应,感冒、咳嗽就成了常见的情况。

中医讲,咳是因为人的气道受阻,肺气不得宣畅所致,而嗽则是因为脾湿不运,聚而生痰所致。

所以《黄帝内经》说:“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认为咳嗽的发生与人体的肺和胃有着密切的关系。

至于咳嗽的发生,《黄帝内经》认为外感咳嗽总体是由于“外内合邪”所致,所谓“外”是指人体感受了外邪,邪气束在肌表,肺气不得宣畅;所谓“内”则是因为人过食寒冷饮食,寒饮食停在胃腑,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因而生痰,这样内外两种因素合在一起就会导致人发生咳嗽。

我们在临床过程中发现,咳嗽病人尤其是小儿,常常有外感寒邪,又加之过食生冷的情况,从而验证了《内经》的说法是有依据的。因此中医在治疗咳嗽时,基本上是从肺、胃着手,用宣肺止咳和健脾(胃)化痰相结合的方法。

许多病人各种药都吃了,可咳嗽却一直难愈,这是什么原因?

其实好多咳嗽缠绵不愈,是因为医不得法,治疗咳嗽要弄清其病理,对症下药。

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咳嗽有内伤、外感之分,又有寒咳、热咳、湿咳、燥咳的区别,须仔细分辨,切不可一方通用。

寒咳痰色白清稀热咳痰黄而稠湿咳痰多粘稠燥咳干咳少痰

还需结合脉象、舌诊综合分析。如果一见咳嗽,未辨寒热虚实,随便到药店买点止咳成药,只能有事倍功半的结果。

冬季咳嗽宜食疗

一、风寒咳嗽 :吐稀痰,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及发烧,可服用杏苏散治疗。疗法在于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1、生姜,红糖,大蒜

患风寒感冒时,还伴有咳嗽,可以用生姜3~5片,小儿1~2片,大蒜7~10瓣,小儿2~3瓣,红糖半勺一起煮,要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效果好。

■2、梨,花椒,冰糖

梨一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20粒花椒,2粒冰糖,把梨上部拼对好,放入碗里,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儿可分二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

■3、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做法: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次服。适用: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二、风热咳嗽 :多有发热、口干、吐痰不爽、喉痛。可用桑菊治疗,医理是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1、煮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8~10片(小儿3~5片),放入小锅内,再加大半碗水,烧开后改小火煮5分钟,等水不烫了喝下,一日1~2次。

■2、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等到橘子冒热气,橘皮发黑就烤好了,稍凉后剥去皮,吃里面温热的橘子瓣,成人一次1个,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

三、伤风咳嗽:

■1、红糖姜枣汤

做法: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适用: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2、芫荽汤

做法: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适用: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四、其他咳嗽类型

■痰热咳嗽。不妨用新鲜熟木瓜一个,去皮蒸熟,加少量蜜糖吃。

■痰湿咳嗽。用薏米煮粥,有助于治疗咳嗽和喉中漉漉痰声;或用桔皮30克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50到100克煮粥。

■肺气虚久咳或阴虚久咳。用柚核二十多粒,加冰糖、水煎服,一日三次,对久咳有利。也可用百合30克加蜂蜜蒸熟吃,有利于久咳和口干。

■夜嗽。不妨用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芝麻与冰糖共放碗中,开水冲饮。润肺,生津。治夜嗽不止,咳嗽无痰。注:芝麻1把,生姜50克,共捣烂煮汁服,亦有上述疗效。

■止咳平喘——黄精冰糖:黄精30克,冰糖50克。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吃黄精饮汤。功效: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