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呼吸系统疾病的八纲辨证

文 / 健康十招
2020-12-04 09:35

我们真气运行课上讲过“万物与我一体,天地与我同根”的理论,肺在人体的功能相当于地球大气层对我们人类的作用。

中医说“肺主皮毛”,大气层也像皮毛一样包裹着我们。因为肺在五脏六腑的位置是最高的,中医说“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或者说“肺为华盖”,大气层对我们而言也是相当于一个盖子。

中医讲“肺主气,司呼吸”,大气层对我们的呼吸太重要了,我们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又返回空气中。如果空气雾霾严重,我们犯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就很高。

中医说“肺主宣发肃降”,宣发肃降是指肺把心脏的能量由上而下由内向外的发布、散开到四肢百骸和每一寸皮肤。也就是中医五行学说里面火克金的含义,心脏代表火,肺代表金。大气层则通过大气环流把太阳的能量传导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呼吸系统疾病多以外感疾病为主,比如说感冒。感冒就是感而冒之。感什么呢?中医讲“外感六淫”,这六淫就是六种能量,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热),当这六种能量过分刺激人体时就称之为“淫”。冒就是你受到这些刺激后你身体的反应,比如流鼻涕,打喷嚏,发烧等。外感六淫的能量传导是通过大气层来实现的。比如刮来一阵寒风,我们就会感觉到有风侵入身体的感觉,皮肤上有寒冷的感觉。再比如三伏大热天,我们站在外面就会感觉很热,空气中湿度也很大,我们还会感觉很闷,这种有热有湿的状态,中医称为暑。暑者,煮也。以上我们所说的天气,其实就是指大气层。

平时大家外出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呢?就是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天气最好。肺也是这样,肺里面不能热,也不能凉,不能燥,也不能湿,这时候肺最舒服。因为肺这么“挑剔”,所以中医称“肺为娇脏”。秋季的气候不冷不热,不干不湿,是养肺最好的季节。

保护好我们的大气层就是呵护我们的肺。中国人几千年来“天人合一”的思想维护着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指感冒、咳嗽、喉咙痛、鼻炎、支气管炎、哮喘、肺部肿瘤等。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膹者喘急上逆,郁者否塞不通。膹郁是指呼吸气促,胸闷痞满。所有呼吸不畅的问题都是肺的毛病。

由于肺为娇脏,它既怕寒又怕热,既怕燥又怕湿,所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要走中庸之道。这个中庸之道就是中医所讲的八纲辩证。

贤阳平衡

何谓八纲?就是: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其中阴阳是总纲。实证、表证、热证为阳证,虚证、里证、寒证为阴证。什么是实?什么是虚?中医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人体能量的流动有正常的升降出入的规律,不能正常升降出入的能量我们称之为邪气,戏称它们“不走正道”。这种不走正道的能量多了就是实证,人体本身的能量和物质的匮乏就是虚证。著名中医徐文兵老师讲:“该有的没有叫虚,不该有的有了叫实”。说得也是耐人寻味。什么是表?什么是里?在四肢和皮肤为表,在五脏六腑为里。什么是寒?什么是热?温度高是热,温度低是寒。

我们可以将虚实、表里、寒热进行排列组合,看看我们人体究竟有多少种生命状态。

这是正常人的状态。

2、表寒实,里温平

这是疾病最初的状态。人体都是去寒就温的。刚开始受到风寒的侵入,人就开始有病。所以张仲景写《伤寒论》,没见谁写伤热论。因为外感六淫中寒邪对人体伤害最快。人体受了寒邪以后,这些寒邪就停留在体表。我们的毛孔就会闭合收缩。毛孔闭合收缩,气血就瘀滞,体表的邪气就盛,这就是表寒实。这时候身体内部还没有被侵入,也没有做出任何本能反应,所以是里温平。这时寒气只在体表,可以热敷大椎穴,身体微微发汗,把体表的寒气发泄出去就好了。

3、表寒实,里热实

体表受寒以后,如果继续受寒而不采取措施,人体自己也会本能地做出反应,这就是提高身体温度来对抗寒邪,也就是发烧。发烧先从身体内部开始热。受寒发烧时,一般身体发热,但手脚冰凉。这就是寒邪还在体表未被解决掉,就是表寒实。而内部发烧就是里热实。这时候的治疗方案绝对不能吃寒凉的药物,而是要先把体表的寒气给散开,可以热敷大椎穴,热水泡脚,吃些辛辣发散的食物如姜汤红糖水,让身体微微发汗。发汗后,身体就会慢慢退烧。

4、表热实,里热实

如果我们不去帮助身体驱寒,那身体的本能反应,就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温度,自己来驱寒。这往往是发烧后期,身上也热,手脚也热。中医讲这是寒症转成热症的过程。这时候身体一片热象,舌苔也黄,出黄鼻涕或黄痰。这时候也不要轻易地用寒药,可以用宣肺和食疗通便的办法来泄热。

我们来做个形象地比喻。大冬天很冷,我们要睡觉时,脱了衣服,躺在被窝里,我们需要暖很长时间才能把被窝暖热。如果我们用脚使劲一蹬被子,被窝露个大口子,一会儿被窝就凉了。这个比喻就是说,人体加热自己是很慢的,要想散热是很快的,打开个缺口很快热量就散发了。宣肺可以用肺区刮痧的办法,一出痧,烧就会退掉。食疗通便可以用萝卜煮水或青菜蘸酱。

如果病人有食积又受风寒的情况,也容易造成表热实和里热实的状态。中医把食积也叫食热,这是食物在体内发酵产生的一种由内向外的燥热。这种燥热使人情绪烦躁,内经上称为:“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现代人晚上吃多了以后,到处去唱卡拉OK的根源在哪里了。原来是胃肠里有食热呀!这种食积造成的发烧必须用泻药通便,再增加揉腹来降浊气。通便以后再进行上述刮痧操作就可以退烧。

5、表热虚,里热实

身体整体转为热证以后,如果找不到人体为什么要发烧的原因,那么人体就会继续发烧。但是注意这时候“燃料”不够了,也就是“精气夺”了,人就会越烧越没劲,就出现了虚证。中医讲“久病必虚”。虚证一般先是四肢无力,卧床不起,这就是表热虚。中医解决发烧要从发烧原因入手,所谓“治病必求于本”。

6、表热虚,里热虚

身体虚证的演变,可能由表及里,这是病情加重的表现。里虚证表现为五脏六腑功能下降,人体消瘦,大小便异常等。

7、表寒虚,里热虚

热证热到一定程度,会转为寒证,这也是病情加重的表现。这代表身体能量在进一步下降。先是四肢温度下降,手脚冰凉,这就是表寒虚。

8、表热虚,里寒虚

在虚证的情况下,如果身体能量进一步下降,表寒证会转为表热证,里热证会转为里寒证,这也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也就是最后一点点阳气也要离开身体。这点阳气从体内走到体表,就会有一点热象。古人把这叫回光返照。

9、表寒虚,里寒虚

温度也没有了,精气也没有了,这是死人的状态。

上述的八纲辨证体现中国古人思维的缜密性,可谓医者至精至微之术也。注意上述第5种到第9种状态的分析只是从能量衰败角度的一种推演,不能作为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