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十九条》中属“火、热”的病机和病症该如何理解?

文 / 健康112233
2020-11-28 09:41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论述属热的有四条,分别为“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等。

①“诸病有声,鼓之如鼓”——是指肠鸣有声,叩之如鼓的病症。其病机为饮食过饱,肥甘无节,中脘传化迟滞,引起胃肠壅积生热而致腹胀如鼓。正如《医宗金鉴·儿科疳症门》说:“乳食过饱,或因肥甘无节,停滞中脘,传化停滞,肠胃渐伤则生积热”。但是单凭腹胀如鼓一症还不能断言为热,一般多伴有大便不爽,矢气恶臭,口舌干燥,脉数有力等症,不可不审。此外《灵枢·水胀》有"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箜箜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的记载,但此胀乃因寒所致而不属于热。

②“诸腹胀大”——泛指多种胀满腹大之症。如《灵枢·本神》的“脾气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和《素问·脉要精微论》的“胃脉实则胀”都属此类。所以本条一般见于因嗜酒肥甘,湿热郁结于中,而致腹满的病症。李东垣则主以中满分消丸,苦降、辛通、渗利并举,其胀即消。然《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云:“脘寒生满病”则不属此例。所以因热而胀仅是各种腹胀原因的一种,尚不能概括全面。

③“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一条——指多种转侧不利,背反张以及身曲不能直立,排出水液浑浊的病症,大都与热邪有关。此为燥热伤津,筋失所养则出现抽搐挛挛急等诸症,又因热邪扰于膀胱则小便黄赤浑浊,兼有灼热之感。但临床中有因小儿伤食或中气不足而致小便浑浊者,均不属于热。

④“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指多种呕吐酸水,或突然发生的泻下,同时伴有里急后重的病症,大都与热邪有关。此处呕吐吞酸是因肝郁化热,横逆犯胃引起。暴注下迫亦多为火热侵迫大肠所致,故前人有“暴泻非阴,久泻非阳”的说法。根据一般方书记载和临床所见,属热的呕吐吞酸和暴注下迫,多伴有心中烦热,渴欲饮冷,呕出物酸而有腐味,肛门急迫,大便泻下深黄,或夹粘液,肛门灼热腹中急痛等症,才是属热的主要特征。

热进一步化为火,关于属“火”的有五条:“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①“诸热瞀瘛,皆属于火”——是说多种因热而致神志昏乱,筋脉慄疭的病症大都与火有关。如在发热、恶热、瘟暑等热病的壮热过程中,因火邪伤及心神则神志不清。同时热病中的火热之邪常耗伤津液,若损及下焦肝肾则见抽搐痉挛之症。故临床中呈现发热、神昏、抽搐的患者,仍属火邪的居多。如小儿火郁生风的急惊,温病逆传心包等症皆属此例。

②“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是指多种口噤不开,鼓颔战慄,神志不安的病症,均与火邪有关。此症为热邪不得外达,郁而化火,向内传变所致。例如温病火邪内攻的前期,往往有恶寒战慄,口噤鼓颔,惶恐不安,继而神志朦胧,甚或昏迷之象。

③“诸逆冲上”——大都与火邪有关。由于火之本性炎上,若火邪内盛势必上冲,冲于肺则喘咳;冲于胃则呕哕;冲于肝则气逆;冲于脾则气满。凡此种种,皆因火邪引起脏气冲逆而病。故《类经·疾病类》中说:“火性炎上,故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但不是所有的冲逆尽属于火,临床当有虚实寒热之辨,不可概言为火。

④“诸躁狂越”之症——即指燥动不安,狂乱失常而言。本病之成与火邪有关,其原因有二:一是外感温热,热势由轻转重,邪郁化火,扰乱心神而烦躁不安;一为炽火内燔,炼液成痰,痰火互结,心窍被蒙,可呈无热之躁狂。所以一般的躁狂证均属火邪而致。但临床有阴躁之候,是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例,则不属于火。

⑤“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指多种足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宁的病症,大都与火有关。但火邪引起的全身浮肿与痛酸惊骇很少同时出现,即使单独身肿临床上也较少见。所以本条是指火郁化毒引起的足郁红肿热痛,惊骇疾病,属湿毒流火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