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发痒,可能是阳气“受憋”!一张老方子,发阳气,止瘙痒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经方观止》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冬天的时候,常见的皮肤瘙痒的问题。
对此,有朋友可能会说了:冬天皮肤痒,那是气候干燥呗!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我们用眼睛看到的,用常识所推断的,未必就一定是事情的真相。
现在,我给你说一张,我早年参加经方学习班的时候,老师讲给我们的医案。
你读了以后,就会恍然大悟。
话说啊,有这么一个女性,年60岁,姓皮,1988年11月21日初诊。
什么毛病呢?胳膊腿发痒,皮肤干燥。那个皮肤啊,脱屑,而且一挠一层皮啊,刷刷往下掉,看上去都麻人。就诊的时候,皮肤上全是抓痕。
而且呢,她四肢不出汗。整个人,心情比较烦躁,易怒,食欲不好。
患者说,自己肚子还有点胀乎乎的。医生触诊,发现敲击似鼓。
这到底是啥病呢?为了准确辨证,医师就问之前的病史。
结果,这患者就说了,早年啊,她有一个小女儿,夭折了。她心里特别难过,一度心情抑郁,夜寐不安,吃饭也没食欲。她曾经去诊断,说是神经官能症,给开了药。
结果,用药后好了一阵,但不久就出现反复。再用药,效果不明显,接着就出现了四肢发痒、干燥、脱屑、易怒、烦躁的现象。
医师立即看舌脉,发现舌色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象沉细。
了解到这里,医师给开了一张配伍。方见——
桂枝5克,白芍12克,生麻黄6克,杏仁10克,苏叶10克,甘草3克。生姜、大枣为引。一共就给开了三剂。
结果,这个人在服用两剂之后,四肢就有微微的汗水出现了,同时腹胀大减,口干,皮肤干,四肢痒的感觉基本消失。接着,再用一剂,诸证悉平。
患者自述,用药之后,浑身上下这个畅快啊,好多年没有感受到了。看起来,这中医真是不得了啊。
这里头什么奥秘呢?我给你讲一讲。
其实啊,一句话就能说明,她的阳气被“憋住了”。
你看,这个人最初的发病源头,是小女儿的去世。这对她来说,是很大的打击,于是引发了肝郁。心情不畅、夜寐不安、纳谷不香,这是典型的肝郁气滞状态。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有一点出乎意料,这就是由于肝郁,导致阳气不得发越。
你发现没有?她心烦、易怒、四肢皮肤干燥,这是不是有热?但是呢,她舌色淡,舌体胖大,苔薄白,同时脉象还沉细。这是不是虚象?
这两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是不是有点矛盾?
这么解释呢?就是阳气不得发越。阳气郁积在内,所以化热,形成心烦易怒、皮肤干燥。阳气不得濡养身体,于是舌淡,脉细,舌体胖大。这都是阳气“受憋”所致啊。
正因如此,患者才腹胀。为啥?阳气憋在那里,能不胀吗?也正因如此,皮肤才瘙痒。为啥?阳卫之气不能濡养皮肤,所以瘙痒啊!古人讲,四肢为阳气之本。这瘙痒,就出现在四肢上。
到这里,问题基本就明显了——患者无外乎就是因为阳卫之气不能疏布肌表,导致一系列问题。怎么办?咱们把阳气发越出来,输布给肌表,就好了。
于是这才有了上文的配伍。为了您看着方便,我再把它复述一遍:桂枝5克,白芍12克,生麻黄6克,杏仁10克,苏叶10克,甘草3克。生姜、大枣为引。
这个配伍,其实是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化裁,无外乎是加了一个苏叶。桂枝麻黄各半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的一个配伍,原方就是辛温解表,轻微发汗用的,治疗外感病轻症,属太阳证。
我说这个,你不懂,没关系。下面的你能看懂就行——
张仲景在与此方相关的经文里说得明白:“太阳病……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就是说,阳气郁滞在表,不得发越,于是不出汗,身上痒。这时候,利用桂枝、麻黄解表,调和营卫,用白芍、大枣敛阴养汗源,用杏仁疏肺气以行津解表,以生姜大枣固护脾胃增进气血生化,以苏叶解表,就能够把郁滞的阳气舒展开。阳气打开,不再郁滞,汗带着阳气出来了,皮肤就不痒了。
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正因如此,医师用了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虽然患者没有外感病的问题,但是她的病因病机,就是出在阳气不能发越,故而才用这个配伍来顺水推舟。这里头的道理,就是把经方活学活用了。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参考吧。
其实,冬天发作皮肤瘙痒,是很常见的事儿。有些人,久治不愈。这里头的病因病机,说起来很复杂。我这篇文章所写的,不过是其中之一,是一般人想不到的问题。我给你点出来,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文中配伍,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专业读者,你不妨仔细琢磨一下。我觉得,它挺有嚼头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