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坚持中医思维是夺取抗疫胜利的法宝
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指出,中医思维是中医立身之本,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坚持中医思维,是夺取抗疫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医一直处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境地。增强对中医的文化自信,才能在继承和弘扬中医的同时,让中医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一位中医博士读了8年中医,女儿发烧,下了几服药都不见效,最后还是到西医院去输了液。连他自己都承认,学了这么多年中医,基本上不会看病,因此也不太信中医。

如今,很多中医院校学生由于缺乏深厚的国学功底,学习中医倍感艰难。面对阴阳五行等陌生观念,他们常常一脸茫然甚至抗拒、排斥。中医发源于古老的东方文明,“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是其思想认识论的哲学基础。现代思维不仅给人们理解东方文化设置了障碍,也给中医的语言表达造成了困扰,导致大学生们无法建立起中医的思维体系。一名中医如果缺乏中医思维,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即使所用的药都对症,照旧治不好病。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原创性战略优势。增强对中医的文化自信,才能继承和弘扬中医,让中医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发病:内外相合,正气盛衰张其成认为,新冠肺炎是由内外两个原因造成的,外因是疫毒加上气候。新冠病毒属于中医“疫毒”的范畴。《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并提出“不避其毒气”的防疫治疫之法。这种“疫毒”是一种有别于六淫、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明代医家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说:“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毒”加上异常的天气,就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除夕到了武汉,经过考察发现武汉近一个月的气候异常,阴雨蒙蒙,湿气很重,容易出现传染病。在看诊中,他发现病人的舌体偏胖大,有齿痕、厚腻苔甚至腐苔,反映湿浊之气很重。因此,他提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称为“寒湿疫”,是由寒湿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五运六气说的己亥年第六阶段“易发传染病”,并不是说“必发传染病”。那么,什么条件下会“必发”呢?引起这次疫情的内因是什么呢?虽然至今还没有搞清楚新冠的源头,但肯定和人为的因素有关,所以人必须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万物有灵,万物是动态平衡的,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必然遭到报应,谁也逃脱不了。内因与体质差异有关。这次疫情传染性极强,同一个家庭多数被感染,但个别人没有被传染。原因在于这个人正气足,抗病力强。《温疫论》说:“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外邪因而乘之。”最终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人体自身的正气是否旺盛。中医对待疫病的治法和药方众多。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强调治病必求本,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候,有的用发汗法,有的用泄法或吐法。明代的吴又可认为,治疫以逐邪为第一要义。这次在新冠肺炎中得到普遍使用的清肺排毒汤,就来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四个经方: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在服用清肺排毒汤之后,轻症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或危重症的情况。其实,清肺排毒汤反映了中医对待病毒的思维方法。注意是“排毒”而不是“杀毒”,这一点和西医不同。有人比喻说,西医是“关门杀狗”,但由于这条“狗”太狡猾了,到处跑,用棍子很难打到,结果反而把家里的东西打得一塌糊涂,“狗”还没打死。而中医是“开门赶狗”,把门打开,用药物把“狗”赶出去,所以有汗、下、吐等方法,结果把“狗”赶出去了,家里的东西还没有打碎。有人比喻说,如果把病毒比喻成虫子,西医就是杀虫子,不管产生这些虫子的垃圾,结果虫子杀死了,又从垃圾里生出新的虫子;中医则是清除垃圾,垃圾清除了,虫子自然就不生了。张其成说,这正是中西医学不同思维方式,西医是分析性、对抗性思维,中医是整体性、调和性思维。西医致力于精准有效的单靶向治疗,遗憾的是目前还很难实现。中医则是扶正祛邪,整体调节,是多靶点治疗。一方面是扶持正气,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另一方面是祛除邪气,将体内的疫毒排除出去。就五脏而言,新冠肺炎主要伤害肺脏,西医用药主要是针对肺脏的,但中医发现不少患者的肝脏、心脏、肾脏等多器官都受到病毒不同程度的攻击,所以中医是整体调理、全面施治。在医疗手段上,西医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药物、医疗器械;中医则除了药物以外,还有针刺、艾灸、推拿、导引等。

审核:小也

《中国国家地理》原创MOOK系列011《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