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抗疫显成效 不断树立中医自信

文 / 央视网
2020-03-13 16:06

1月27日,国家第二批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赶赴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截至3月10日,在接受治疗的确诊病人中,中医药参与率达100%,有效率超过90%。
在中医药对轻型、普通型及部分重型患者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后,如何在重症、特别是危重症患者中体现出中医药的疗效,创造性地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是中医医疗队面临的新考题。
这支“中医国家队”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东方医院组成,共46人。他们是如何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医药对危重症患者疗效明显吗?
中医古法新用实现危重症患者救治改善

医疗队总领队叶永安教授,带领梁腾霄、杨先照两位副教授等团队成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中医古法新用,实现多位危重症患者的中医药救治改善,被业内评价为“高水平的综合救治。”

面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无法通过问诊、切脉等中医手段收集临床信息的情况下,团队综合五运六气理论、三部九候诊法以及临床客观检查指标,精准评估患者的病情,同时灵活采用脏腑辨证及卫气营血等理论,为患者遣方用药。

一位被诊断为新冠肺炎,同时患有心脏病和重度前列腺增生的76岁患者,在住院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改善,很快转为危重型患者,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病情曾一度危重。叶永安教授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用过一副药后,患者循环及呼吸明显趋于稳定,肺脏氧合能力快速改善,两天后,患者就具备了拔管指征,随即顺利拔管脱离了呼吸机。

另一位高龄危重型患者,在进行多项治疗、且吸氧浓度达到100%的情况下,四肢依然冰凉,循环功能欠佳。经中医药治疗7天后,肢体末端皮肤温度回暖。
传染性温病是中医传统优势治疗范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专家论证,先后发布了多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从试行第四版开始,就增加了中医辨证论治和选药组方,给出了初期、中期、重症期和恢复期的参照处方,明确了基本病因病机、分期分阶段及具体的中药治疗复方。这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满足了不同病情患者的不同治疗需求。
这种决策和部署有据可循。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到清末2000多年里,中国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正是中医药保护了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在抗击乙脑、鼠疫、非典、甲流等传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梁腾霄副教授是国医名师姜良铎教授弟子和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继承人,他认为此次疫情符合典型的传染性温病特征,对应到现代医学,就是流感、新冠肺炎这类传染病,这类疾病正是中医的传统优势治疗范畴。
通过战“疫”进一步树立中医自信
对于中医药抗疫的广谱疗效和特殊贡献,正在湖北抗疫一线的两位中医药院士仝小林和张伯礼更有发言权。在接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时采访时,他们提出,应进一步树立中医自信。

仝小林院士指出,与其说“救”中医,不如说这次战“疫”彰显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这次大考,让大家重新衡量中医在未来医学体系中的位置。

张伯礼院士希望疫情过去之后,大众不要遗忘中医的贡献,还是要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不要忘记深刻的教训,要杜绝一切野生动物的市场交易,严禁食用陆生的野生动物,不能像当年SARS一样,“转头”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