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有讲究,这么做药效才更好!
说到中药,有不少朋友有这样的疑惑:“医生,煎中药有什么讲究吗?那种特殊包装的小包包中药又该怎么熬?”“我这个中药该怎么吃?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吃中药除了戒辛辣之外还有哪些禁忌?”下面就为您带来完整版的中药煎服法。
器具选择砂锅为好
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锅孔隙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大量制备时多选用。
不能使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质量;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定,但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可以选用,仍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
浸泡中药30分钟以上
去除包装袋,混合药材,置于锅中,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3-5厘米(不计漂浮药物),用冷水或温水浸泡30分钟以上。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
每剂药煎煮1-2次
每日1剂药,每剂药煎煮1-2次。
第一煎:药材浸泡后直接大火煮沸,再调至小火煎煮30-40分钟。
第二煎:加水没过药面即可,煎煮时间比第一次短,约20分钟,两煎药汁混合服用。
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要注意的是,一般药宜大火煮沸后,再小火煎煮20-30分钟;解表、清热、芳香化湿类药宜用大火煮沸后,再小火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宜用大火煮沸后,再小火慢煮40-50分钟。具体情况,请遵循医嘱。
特殊煎煮方法要弄清
常有人问,“医生,药方中的先煎、后下、另煎……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先煎 不浸泡,提前下锅煎煮30分钟。
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等药物的质地坚硬,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因此要单独先煎,如矿物类药物石膏、代赭石、赤石脂等;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等;甲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穿山甲等。
毒性的药物,如川乌、附子、草乌等,通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后下 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再将要煎的药物投入,煎5~10分钟即可。
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多的药材,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如薄荷、木通、藿香、豆蔻、砂仁、檀香、杏仁。
部分中药成分对热不稳定,不易久煎。如藏红花、大黄、番泻叶等。
包煎 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内与其它药物同煎。
1.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
2.细粉类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滑石等,煎时容易上飘在药液表面或沉淀锅底。
3.绒毛类药物,如辛夷、旋覆花、枇杷叶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绒毛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
4.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山药,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焦化。
注:包煎时药袋尽量松些,以免药物膨胀时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
另煎 单独煎煮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
名贵类药物,如人参、三七、羚羊角、虫草、鹿茸等,另煎可以避免在与其它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有效成分,造成浪费。
烊化 打碎药物加入煎好药汁,若未能溶解,倒入锅中煮沸即可。
1.胶质类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
2.黏性易溶类药物,如饴糖。
这类药材煎煮时容易与其它药物粘结成团块,或造成溶液胶体渗透压升高,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作用的溶出,影响整个方剂的煎煮效果;或粘附锅底,容易熬焦且浪费药材。
冲服、兑入 与煎好药汁搅拌服用。
难溶于水类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具体情况,请遵循医嘱。
服用方法与饮食禁忌
每剂药煎的药汁分3次温服。一般饭后1-2小时服用,如有特殊服用方法医生会另行交代。当然,还需要注意一些饮食禁忌。
1.通常忌茶水、绿豆、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
2.感冒患者:在遵循第一条的同时,仍需忌黏腻、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食物。感冒期间需停服非感冒类中药;对于虚症感冒患者,医生会酌情添加一定的补药,但禁止患者自行服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