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书写姿势的变迁

文 / 探墨艺术
2019-08-27 12:09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品其创作的工具大多来源于毛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的艺术家们就已经开始用毛笔在木牍、绢帛或纸张上进行书写,无数件精美的艺术品就由此诞生。

西汉敦煌马圈湾木牍即便是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毛笔书法艺术依然深受大众喜爱,具有较多的群众基础,不少书法培训班如火如荼的开办着,也有许多艺术类高等院校开设了书法专业,这些都对书法艺术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上千年中国文明史先贤们的代代相承,传承到我们今天的书法艺术,其审美取向等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传)南宋刘松年《西园雅集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各个时期的人们在书法的各个方面都赋予了它区别于前人的审美情趣,而审美上的变化也会带来技法上的变化。对具有一定书法鉴别经验和临创实践的人来说,他们一般都能在古代的书法作品里判断出朝代,主要原因就在于每个时代的书法都有它的个性面貌。其实不光书法的风格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包括服装,饮食,社会风俗,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等也会随时代而变化。那么与书法创作相匹配的书写姿势是否也会发生变化呢?

启功先生题字

上图为现代启功先生书写时的坐姿,是现代书写姿势的集中体现,也就是将纸平铺于桌案之上,左手抵案,右手执笔,当写小字时可以将手腕枕于桌上,写大字时悬空平展手臂,几与桌面平行。以启功先生为代表,大多数的书画从业人员和爱好者也基本在此基础上,或做一些符合个人习惯的小改动,但大同小异,概莫能外。试想生活在东晋一千七百多年前的王羲之也是如此这般执笔的吗?

王羲之画像
任时间沧桑变幻,尽管历经上千年,其间涌现无数书家高手,而“书圣”的美名依然非王羲之莫属。事实也的确如此,现在观赏王羲之的作品也依然独步天下,雄视古今。以王羲之为优秀代表的魏晋书家们,达到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巅峰。

王羲之《妹至帖》

王羲之《大报帖》
中国的书法艺术大致在汉末六朝之际脱离纯实用价值而开始走向审美觉醒,而后经过数代杰出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晋唐时期做到了最繁荣的一幕。自宋代以来,几乎每一位书家都对晋唐书法顶礼膜拜,可以说宋元以后的大多数书家贯穿其整个书法生涯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探寻已经失落的晋唐古法。1958年在湖南长沙市金盆岭9号墓出土了一件西晋时期的青瓷对书俑,高度约17.2厘米,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这件制作于将近一千九百年前的古董,是目前国内唯一出土可见的对书俑,它真实反映了古人校对书籍时的具体形象,弥足珍贵。

西晋青瓷对书俑晋代以前,虽然已经发明了纸张,但是价格非常昂贵,普通人家难以承担,曾有“洛阳纸贵”一说,所以当时的文献资料都传抄于简牍、布帛之上,因为毕竟是人为手工抄写,所以在过程中难免会不时出现错误,于是古人非常重视抄写后的校对工作,以使“不诬古人,不惑来者”。当原文中出现抄写错误时,校书者就要在其上进行标记修改,以便再次誊抄,这件青瓷对书俑就是如此。另一件作于北齐时期的《校书图》同样鲜活的反映了北朝时古人校对书写时的姿势。

北齐杨子华《校书图》(局部)

我们通过对上面两张图片仔细观察其共同点,可以看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魏晋时期古人都是悬空纸张进行书写的,这和我们现代将纸放在桌子上书写大相径庭。在1981年的“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上,沙孟海先生发表了一篇题目叫做《古代书法执笔初探》的文章,在文中提到了特别重要的一句话,“各时代执笔方法是随着时代生活用具的不同而移变”。

沙孟海先生像通过对古代家具文献的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魏晋时期我国当时并没有发明高脚桌椅,只有床榻和案几,古代所谓的坐姿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的坐姿,当时的坐姿类似于现在的跪姿,具体动作可以参考日韩等邻国的日常跪姿。

(传)唐阎立本《孝经图卷》(局部)简单来说就是双膝并拢跪立于地,脚面贴紧地面而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在没有高桌椅的古代,人们书写的具体姿势其实是用“坐姿”跪在席上,左手持纸,右手执笔,两手皆悬空,执笔也随之悬空。由于两手都悬空,所以执笔时毛笔并不是完全垂直的,而是斜执笔,毛笔与纸面呈一定斜角。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中苏轼作字像南京博物院原研究员庄天明先生在他所著的《执笔的流变——中国历代执笔图像汇考》一书中,详细的考证了历代的画像,从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在魏晋时期,当时大多数人的执笔姿势是三指单钩斜执笔,而不是现在常用的五指双钩直管法。诚如沙孟海先生所言,之所以古今书写姿势会有这种变迁,主要原因就在于生活用具发生了改变,人们在书写时就要相应的做出改变,以适应这种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东晋顾恺之所作的《女史箴图》,人物女子的执笔书写姿势采用的是站姿单钩斜执笔,清晰反映了当时的书写状态。那么这种晋唐时期的书写姿势是从何时变成我们今天的这种样式的呢?这个问题可以回到沙孟海先生提出那个观点中找到答案。与其问姿势的改变时间,不如问高脚桌椅是什么时候在我国开始出现的,而这又涉及到我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变迁史。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中国古代在唐朝之前都是采用以床榻和较低的案牍为中心的家居生活方式,到了唐朝开始经历了唐太宗“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开元盛世”等繁荣盛世后,民族间的融合达到空前未有的地步,来自突厥部落,西域番邦,中亚和南亚、东亚日韩等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等,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其中北方少数民族生活中的高脚桌椅也随之带入中原内地,再经过一段时期的推广和融合,它们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性也逐渐被唐人所接受,最终深入千家万户,带来中国古代家具史的重大变革。因为有了高脚桌椅,使得左手得以解放,纸张不再悬空举起置于面前,终于可以平铺在桌面上,在省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国书写姿势的变革。

北宋赵佶《听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可以说在宋元之后的一千多年里,我国的毛笔书写姿势基本变化不大,并逐渐形成我们今天的这种形式。所以唐代是个重要的分水岭,书写姿势和家具风格的变革都在这个时代和前代截然不同。探墨艺术平台媒体支持

【扫码加微信

探墨艺术平台已上线

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