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谈:8味“常见中草药”用药经验!(值得参考)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导读: 中药的临床运用,除了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示,还需要在临床中反复实践,总结经验,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实验结果,方能解释圆满。
在漫长的医学生涯中,老刘整理了一下遣方用药的经验和思维方法。兹特录于此,仅供同道参考。
1、黄 芪
黄芪味甘而性温,功擅益气固表而升阳,并有利水消肿,生肌肉而驱毒邪之效。
其补气重在补中焦之脾。故东垣用之以升中气之下陷,举清气之不升,但要在量之多少。
杜师一般补气升阳、升血压,用20克以下;健脾摄精、利水消肿、降血压,用30克以上。
故有“黄芪量少补气升阳”的观点,量大,反影响黄芪升举之力。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收缩血管而使血压升高,又可舒张血管而令血压降低。
小量(20克以下)运用是升压的关键所在。临床上,杜师常配合枳壳、太子参、炙甘草等品,以疗低血压之头目昏眩。
若要达到降压的目的,则须大量运用(30克以上)方可。
由于该药的扩血管作用,杜师常用其以扩张肾脏血管,从而增加肾血流量,达到利水消肿之目的,故又有“黄芪量大利水”之说。在水肿的治疗上,杜师常配以白术、茯苓、防己等品。
在肾炎的治疗上,杜师还常用之以消蛋白尿,对尿蛋白顽固不去者,黄民可用40~120克,实有良效。其他之用,一如常法。
2、人 参
人参为补益元气之佳品,强壮身体之圣药。味甘而性温,多用于肺脾之气不足,抑或元气虚耗或竭脱之证,且又可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此普遍之说。
而杜师以为,人参实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之佳品。
慢性肾衰,迁延难愈,多为他病反复发作,病邪久羁不去而成。
当此之时,多表现有肾气不足或元阳虚衰之证,若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人参以补助元气,鼓动真阳,每能获意外之效,收功倍之验,对肾功能的恢复确有殊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是临床上难治病之一,多表现有脾胃气虚之证,故杜师取人参补中焦之功效而用之,对该病确有明显良效,辄于临证遣之而不忒。
3、山 药
山药性平而味甘,有益脾肺之气兼滋阴之功效,且入肾经而补肾。
杜师常用之以疗脾虚泄泻,止泻作用强于白术,但要大量应用;山药益肾而缩小便,肾虚遗尿之证最为中的。
但正因为其涩小便而不利水肿之消失,故一切水肿需慎用,脾虚水肿也以不用或少用为佳。
在肾炎的治疗中,六味地黄丸是杜师常用之方,但一般都去山药。
但对糖尿病,杜师提倡大量应用之。尝言:糖尿病本身小便量多,且有精微下趋,多表现为肺脾气虚之证,故要用山药,一以涩小便而固精微,一以补肺脾而培根本,本固堤成,痛恙自愈。
该品不可长期大量应用,有腻膈之弊,舌苔厚者更当慎用。
4、葛 根
本品味甘辛性凉,有解肌透热,升阳透疹,生津止渴之效。
其发散走表之力,实以清透为主;发汗之中有解表之效,解肌之中寓清热之功,凡太阳表证而兼有阳明里热者用之最宜,该品发汗之力不强,而清热之力较大。
另外,本品有鼓舞胃气,助中焦升清之功,可治下利。因其辛凉,对热利兼表者尤宜。
本品舒筋通髓之效为他药所未备。对项背强几几有殊效,无论外感所致,抑或心血管、脑血管病之所为,皆可放心用之,对高血压之症,效果尤为明显。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葛根所含之葛根黄酮有较强的扩张血管作用,对心、脑血管作用更为明显。
业师临证时,常用该品伍活血化瘀之药,前者扩张血管,后者祛除瘀滞,一扩一通,血流自畅,瘀滞自除。
眼底病、内耳病等,也可用该品扩张这些部位的毛细血管,能增强治疗效果。
本品尚有解热抗风湿之功效,临床可以用之以佐祛风湿之功。
再者,在止利之时,最好用煨葛根,因其毕竟辛凉,量大反有滑肠之弊。
5、三 七
该药味甘微苦而性温,为活血止血不二之品,其活血而不伤正,止血而不留瘀。
临床上,杜师常用本品3~5克研末冲服,用于治疗诸如肾炎(急慢性)的血尿、妇女崩漏或月经量多、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遇有胁下痞块(肝、脾肿大)或腹内结块,也辄用之,取其祛瘀破坚而不伤正之效。
妙在杜师用三七以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等。
据现代对三七的药理研究证明,三七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具有人参样功效,能扶正气而助祛邪。
故杜师曾言:三七可疗五劳七伤,其效非他药所能替。
具体在该品运用于上面所述诸病中,杜师以为,对于慢性肾炎或肾衰、慢性肝炎,或乙肝体质虚弱,或经济状况不允许用人参者,或经过长期治疗而效果不明显者,若加三七,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另外,杜师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三七尚有治疗放射病的作用,这与三七有补益正气之功不无关联。
因邪火上炎而致咽干咽痛者,不可用三七。
6、泽 泻
泽泻甘淡而性寒,有利水渗湿泄热之效,为利水而不伤阴,疗阴虚水停之上品。
杜师常用之以疗一切水肿病证。因无伤阴之弊,故可长期应用。
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杜师发现,该药15克以上,能改善肾脏功能,有降低尿素氮作用,但因其性偏寒,用至15克后,常使大便稀溏,须注意慎用之。
7、威灵仙
该品味辛咸性温,有祛风胜湿,通络宣痹之效,并可疗鱼骨梗咽。
杜师以为该药尚能治疗骨质增生。临床上常与川断、桑寄生、怀牛膝、狗脊、鹿衔草、白芍、细辛等配伍应用,效果尚较满意。
威灵仙尚有通利风痰之功,能驱除食道之分泌物。杜师常用威灵仙30克煮汤,令慢慢服之,对缓解食道癌或慢性炎症等引起的食管梗阻有一定疗效。
另外,威灵仙有较轻微的发汗作用,素易出汗者用至12克以上,常有汗出较多的现象,对素体表虚者要慎之。
8、桑白皮
味甘而性寒,有泻肺平喘、和水消肿之效,常用于肺热咳喘、或水邪迫肺致咳喘不能平卧,小便不利,水肿等病证。
另外杜师发现,该品尚有清热养阴、解毒之功,用于治疗肝病,效果较好,且不伤肝,在辨证基础上可大量应用之。
老刘常言:临证诊疾,要在辨证清楚的基础上,合理用药,一要知何者为必用,何者为不用,何者为可用可不用。
遣药之时,既要考虑其主要功效,也要考虑适当使用其次要功能。既要避免其副作用,又要巧妙运用其副作用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从而达到一石多鸟之效。
诚经验之谈,确可为后学所仿效。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