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理解中医的“望闻问切”,读完全明白了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四诊就是望闻问切,通过诊断反映我们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中医强调的是人的整体性,所以中医诊断不能只靠望、只靠闻、只靠问、只靠切脉的哪一条来看病,最好是通过全面的四诊合参,综合性的进行分析诊断,最后来判定病症。
●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闻问切,顺序不能颠倒。望诊,是病人很不重视,也是现代大部分医生都不重视的一种诊断,但这种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古中医看病最高的境界是望诊,这个望诊不只是现代中医所说的望面色、舌苔等,还有更深层次的能力。
西医的理论与中医理论相差多么远,但是西医在检测工具上还是与古中医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的,比如西医上常使用的MRI、CT、PET等检测设备。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闻诊,可能是现代很多中医和病人都最为忽略的一种诊断,但其实也很重要,例如咳嗽,中医不同意西医,西医只要把咳嗽冠上一个“支气管炎”这个名词就可以用药了,中医把咳嗽分了很多种,水饮咳,痰咳,肺咳,肾咳,胃咳等等,《黄帝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这里的闻主要是指闻声,闻的是角、徵、宫、商、羽,干支的纳音,阴阳律吕,根据司天司地的太过或不及而判断病机所在,从而寻针纳药,这是闻诊的本意。
●问而知之谓之工
《景岳全书》归纳了十问歌诀: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
主要问三点:①食欲(包括大便情况)、睡眠、精神状态;②最痛苦的症状;③问寒热,仅此而已。其实,问诊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头脑中要先装一个模型,就是五运六气的模型。知道司天、司地、主客气的虚实前后,才能知晓六腑气立的出入;知道主客运的虚实生克,才能知道五脏神机的升降。只有掌握这个玄机,才能有目的的去问诊。这样去看病的中医,其实是看天地,开方其实是开时空。
为什么问食欲?人先天的一点精华就是神,即中医人身的形态发生场,肉身是通过消化系统摄入食物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从一点受精卵直到100多斤、100多厘米的肉身,都是后天的食物所化,所以食欲是后天之本,即胃气。
为什么问精神状态?很简单,这个精神状态表面上是一个人的状态,其实就是中医人身的神的表现。患者状态不好的时候,他就会说出他的七情五志,这就是病机的所在。
为什么问睡眠?先天与后天的和合状态,就是睡眠。《黄帝内经》说睡眠的机制是卫气入于营气,卫气出于下焦肾气,营气出于中焦脾气,而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营气最后出于心气(行于脉中谓之营气,行于脉外谓之卫气),所以卫气入于营气,即肾气入于心气,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为什么问痛苦所在?即辨病论治。这里有一个法门,疼痛多是寒邪阴气所致,《黄帝内经》中已经详细论述了。有人会说,热邪也可以引起疼痛啊?那是阴阳隔离,阳外阴内,根子上是阴邪所致。还有一个法门,阳化气,阴成形,一切有形病邪,如肿瘤、癌症等,多是阴气阴邪所致。
为什么问寒热呢?即判断这个人的阴阳状态,辨机论治。阴阳是最重要的病机,正常人身是上阴下阳,这是因为中医人身的阴气升、阳气降是正常状态,所以正常的人身是脚热头凉。为什么发热的病人要摸额头、阳虚的病人脚凉呢?就是这个原因。
●切而知之谓之巧
中医的特征是什么,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道,中医要把脉。在中医看来,正常人的脉和有病的脉是不同的,中医就是靠脉跳动的细微区别去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
其实人的身体很神奇,只要身体里面有问题,它都会在人的外面反应出来。现代中医将切脉作为中医的最高技巧,三部九候脉、人迎脉、太阴脉、太溪脉、趺阳脉、运气脉,都是《黄帝内经》里论述的脉学。
说来说去中医还是很复杂的,但是我们知道最基本的学习入口,后面学习中医就慢慢容易理解多了,也就变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