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浊”不降,心脏早亡!古人的看法对吗?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脾脏论》、《素问》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这篇文说,咱们来和您谈谈心绞痛和“胃浊”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胃浊”啊?它和心脏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别着急,咱们慢慢说。
话说一病人,年52岁,自云心绞痛反复发作,多方求医问药未果,于是求治于中医。刻诊所见,舌苔厚腻,身倦乏力,每天不敢吃饭,一吃饭就心绞痛,所以全天进食量不过2到3两。每次心绞痛发作,都要经历3到5分钟。咨询以往生活史,曾是某单位重要领导,吃喝应酬酒局不断。但是在出现心绞痛之后,饮食开始节制。经四诊合参,确诊为胃气壅塞、心气被阻。
您看,这既是典型的,因为胃浊不降,而引发的心绞痛、胸痹。
咱们都知道,我们的胃啊,气机是下降的。胃里的食物,经过腐熟之后,化为食糜,是需要向下走,运送到大小肠的。也即是说,在正常状态下,胃的气机,要往下面去。如果说胃气,当降不降,阻滞在中焦,这就形成了“胃浊”。这个胃浊,不随着胃气向下走,就会趁着中焦升降失常的机会,向上走,于是阻遏我们的心胸清旷之地。心绞痛、心梗等,就由此有了发生的可能。常年如此,心脏反复受累,到最后,就会发病。
所以您看,“胃浊”不降,则心脏早亡。这是千真万确的。这个时候怎么办?验方可供参考:山楂30克,半夏9克,云苓12克,陈皮9克,连翘9克,炒卜子12克,炒麦芽15克,神曲12克,白术12克,党参9克,枳壳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此验方,参考自《临证心得选》,看官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加减应用。
接下来的问题是,咱们的胃浊,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因之一,就是平时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嗜肥甘厚味,饭量太大,影响了胃肠的正常消化规律。此其一。其二,就是因为生活不当心,饮食失养,过嗜寒凉,导致胃阳受伤。这也会影响胃气的通降,进而导致胃浊丛生。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的。结合当代人的体质和生活状态来说,凡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防治胃浊上泛心胸。
也就是说,我们弄坏了胃,迟早也要弄坏心脏。这个道理,其实古人早就发现并讲过了。比如说《金匮要略》里面对胸痹的理解,往往是兼具胃病的。也就是说,古人很早就发现,心脏不好的人,往往胃不好,亦有胃病。《素问》更是明确指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只不过,古人的这些训示,一直以来被束之高阁,没有被我们重视和领会。这是殊为可惜的。
由此可见,为了让胃气通降,胃浊不升,进而避免心绞痛的发作,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有了胃病,早点治疗,不要耽搁延误。
2,吃饭要少吃,量不要太大。宁可多次吃,吃得少,也不要一次吃很多。
3,吃饭要慢,给食物充分的通降机会,让胃气有机会腾出手来,消化新食。
4,吃饭要温,不能凉。寒凉之食伤脾阳和胃阳。
5,吃饭要细软,不要生硬,否则会给胃增加额外负担。
6,吃饭要种类繁多,荤素搭配,平衡多样。
7,生气时,心情不好时,不要吃饭。吃饭的时候,务必保持身心的愉悦,给脾胃的消化带来好的环境。
8,早上、中午可以适当多吃,晚上尽量少吃。最好让自己在第二天早晨起来有空腹饥饿感。这对于减少胃浊产生是最好的。 老人说“新食不见旧食”,道理就在这。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