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茯苓4个方面的功效和搭配,服用和配伍禁忌要了解

文 / 李药师谈健康
2019-02-01 14:01

今天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茯苓这个中药材。

茯苓是一味中药,也是一种真菌,入药的茯苓是寄生在赤松或马尾松的根上的真菌的干燥菌核,又称茯神、松苓等。茯苓形状有多种,块状、球状、椭圆状均可见,表面粗糙,内部为白色或淡粉色,个大坚实者为佳。

茯苓入药时又分为茯苓皮、赤茯苓、茯神等,茯苓皮是指茯苓菌核的外皮,其利水消肿作用较强,特别是皮肤的水肿效果好;赤茯苓维茯苓内肉色红者,一般认为其清湿热,利小便的作用强;茯神一般只茯苓菌核中含有松根的情况,其养心安神的作用比较强,如归脾丸中就用茯神这个药物,有安神宁心之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肾、脾经。主要功能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常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欲不佳,头晕心悸,大便泄泻,心神不安,健忘失眠等多种问题。其药性平和,不伤正气,对于体内湿气重,脾虚失运,阳虚水液不运,水饮停积为患的情况,无论寒热虚实,都可以应用茯苓来调理,但偏寒偏虚者应用更多。

茯苓的组方搭配也非常多,仅在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用到茯苓的处方多达40多个,可以茯苓应用之广,古代医家对其重视程度。

1. 治疗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茯苓可与人参、白术、山药等通用,参苓白术散就是我们常见的调理脾虚的中成药。

2. 对于湿热、小便不畅,水肿等方面的问题,茯苓可以与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等配伍,五苓散、四苓散都是常见的方剂,对于阳虚水肿,可加入干姜、附子,升阳温里;如气虚湿气大造成的水肿,则可以配伍黄芪、防己等药材。

3. 治疗体内水液不运化,引起胃部不适,呕吐清水,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等“痰饮”方面的问题,可以茯苓陪白术,桂枝;如“痰饮”在肺,则可与半夏、陈皮配伍;如“痰饮”导致眩晕,则可以搭配白术、天麻等。

4. 对于心悸、失眠等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由于湿气重、痰饮导致的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用茯苓配以黄芪、当归、远志等组成的归脾汤,益心脾而安心神;而茯苓、麦冬、人参组成的“门冬饮”,同样具有养心温胃,健脑宁神的作用,对老年人失眠健忘,心神不宁,精神恍惚等,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茯苓虽好,但应用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不宜服用茯苓,另外,本身有小便频多问题的,如再用茯苓,则容易损伤眼睛健康,本身有汗多问题的,用茯苓则会伤及元气,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这些中药材,也是茯苓的配伍禁忌,应用时应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