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有依据吗?咋解释?
(这是一份有情怀的养生读物)
本文理论依据:《杂病源流犀烛》、《脉因证治》、《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诊断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人之所以生病,无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这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等,成为中医情绪致病的主要理论。
对于这样的总结,古人到底基于什么?如何解释呢?
1,喜伤心。
所谓喜伤心,就是指过喜伤心,引起心火太盛,或为痰热所扰。这时候的人,喜笑不休,神情恍惚,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我们都知道,点燃的烛火如果摇曳不停,屋子里的一切都显得摇摆不定、不得安宁。同样道理,当人心中过于喜悦的时候,心火也会摇曳、乱动起来。这个时候,心的外围,即我们的肺,也会跟着肺气摇曳,不得安宁。心藏身,肺藏魄,当心火摇曳、肺气不宁的时候,我们就会神气涣散,魄气不藏。表现出来,就是喜笑不休、神情恍惚,甚至语无伦次。
2,怒伤肝
所谓怒伤肝,指的就是在人暴怒引起肝胆之气横逆的时候,所形成的面红目瞪、气逆呕血、心中烦乱、善怒,甚至神昏暴厥的状态。
我们都知道,肝胆属木,木是什么形态的?是直的。木的走势,必然是伸展的。所以,当肝胆之气稍微有一点被郁遏的时候,肝胆难以遂其直达之性,于是就会激而成怒,怒则气逆,然后面红目瞪。
3,思伤脾
所谓思伤脾,就是因为思虑过度而伤及脾,形成倦怠食少、健忘怔忡、嗜睡、消瘦、脉沉结的状态。
其实,严格地说,思伤脾,应该被称作“思伤心脾”。思,本来是伤及心,然后才联系到脾的。思是什么?思就是反复地思考。思考靠谁来支持呢?靠心神。如果思虑过度,首先会伤及心神。这就是《灵枢》里面所说的:“心怵惕思虑则伤神”。那么,心属火,脾属土,心火生脾土,心为母脏,脾为子脏。如此一来,母病及子,就会引起脾气的异常。表现出来,就是倦怠食少、健忘怔忡、嗜睡、消瘦、脉沉结。
4,悲伤肺
所谓悲伤肺,说的就是因为过度悲伤而导致的气消、伤及心肺诸多脏器的事情。
我们知道,肺主气机的升降。升者,阳也。降者,阴也。而对悲喜来说,喜者,阳也。悲者,阴也。所以,悲忧和气机的下降“同气相求”,当人处于悲伤状态时,肺气不升,一身气机过降,表现出来,就是想哭,心情不好,易于悲伤,面色惨淡,神气不足,脉象紧或者结。
5,恐伤肾。
所谓恐伤肾,就是过都惊恐所导致的胆小、善恐、不安、怵惕、常常喜欢自己一个人闭户独处,生怕有人捉补。
我们都知道,心和肾,是人体脏腑中的两个主轴。心神相交,阴阳相合,是人体平衡安宁的重要基础。过度惊恐,肾气下行而不升。肾气不能上交于心,则心神不安,于是就会出现胆小、善恐、不安、怵惕等状态。
所以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这不仅是古人对人体和生活的观察结果,也包含着一定的思辨过程。对于这种传统的医学理论,我们还是应当有所继承的。
作者简介:文君然,国家级健康管理师,十一年医疗记者、纸媒写手,资深医学科普传媒人,中医养生学、两性医学研究者。个人微信公众账号:sywm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