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中结石,是你一辈子生的气!此方很经典,收下吧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03-09 09:10

本文理论依据:《现代中医内科学》、国医名家顾伯华先生用药心法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我们为您说上一病,这就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慢性胆囊炎、胆结石。


得了这种病怎么办?借助现代医学技术,比如微创疗法、保胆取石手术等,都会得到相当不错的疗效。我们今天要和您说的,是祖国传统医学对此病的一张临床验方。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传统医学,对慢性胆结石、胆囊炎之类疾病的治疗心法。

闲言少叙,先把组方奉上——

准备中药虎杖12克,生大黄6到9克,青皮6克,陈皮6克,郁金9克,茵陈12克。六味药水煎服即可。此法疏肝理气、通下利胆,对于气郁型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有效果。


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的拟制者,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顾伯华先生。顾师1916年生人,出身上海。他是我国当代中医学发展史上,外科的领军人物之一。后来,他积极投身于中医外科教学事业中,为我国的中医外科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解读此方精义之前,我们先来说说,这慢性的胆囊炎、胆结石,是因何而生

考近贤何绍奇主编《现代中医内科学》,对胆囊炎和胆结石的成因,都做了精确的分析。其中对胆囊炎如是说:“在病理上,胆囊为病,肝气郁滞、肝失疏泄、郁滞不通,则右胁下隐痛……”。对胆结石,如是说:“肝郁气滞、湿热壅阻、影响肝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胆汁郁结则湿热内生,湿热互蒸,日积月累,久经煎熬而成结石……”。

可见,对这类疾病,肝胆之气郁滞、湿热内阻,是比较明确的病因。


那么,是什么导致我们出现这类情况呢?就湿热而言,和先天体质、日常饮食习惯有关系。就肝胆气郁而言,则和精神压力大、急躁易怒有关系。尤其是最后一点,在胆囊炎和胆结石患者身上,是十分常见的。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胆囊里的石头,就是我们一辈子生的气。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解读一下前面提到的方剂,就比较易懂了。为了您看着方便,我们再把好方赘述一下:虎杖12克,生大黄6到9克,青皮6克,陈皮6克,郁金9克,茵陈12克。

其中的虎杖,性味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善于清利湿热、散瘀定痛。其中的青皮,性味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善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其中的陈皮,性味苦、辛,温,归肺、脾经,功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其中的郁金,性味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善于行气化瘀,利胆退黄。其中的茵陈,这善于清湿热,退黄疸。妙在用大黄通腹、泻热、散结,畅通瘀滞。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以虎杖、茵陈清湿热,以陈皮、青皮、郁金行气化瘀,以大黄通腑泄热、涤荡瘀结的治疗体系,可以说药少力专、直中病机。

这里面没有惯用的排石、化石之药,如鸡内金、金钱草等等。但是,它通过调节肝胆偏颇,起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因此有釜底抽薪之妙。

什么样的人适合它呢?这就是患有慢性的胆囊炎或者胆结石,平时抑郁、善怒、性情急躁、口苦、腹脘疼痛、腹胀者

当然,方剂,毕竟是方剂。它只是当代中医大家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我们看官在借鉴应用的时候,务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由中医师辩证指导,切不可不仅经过辩证而贸然应用。

总之,我们应该牢记,这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确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尤其是情绪影响,有密切关系。脾气少一点,胆中的结石就少一点。此言不虚。

全文完。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