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秘方逆转了三高,解决了颈椎病,名医们珍藏的养病绝招

文 / 健康卫视济宁新媒
2018-02-01 09:16

都说“三分治七分养”,医生们都是怎么养病的?今天汇总了名医们珍藏的养病绝招,简单实用!注意,服药、手术等治疗还是要遵医嘱哦~

1.腰颈痛 — “十点十分去看戏”

分享人: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效果:腰椎颈椎明显好转了。

十点十分是什么意思呢?双臂向体侧伸开,与地面平行,类似九点一刻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然后双臂同时向十点十分的位置抬起,再落回九点一刻的位置。重复这个动作,最好每回能达到100次,早晚各做一次。

以前很多颈椎病人打气囊,又反复牵引,很受罪。现在有病人找我,我说你就练这个,一天200次,上午100次,下午100次。一段时间下来,所有颈椎病人明显好转了,而且效果非常明显。

去看戏就是踮脚尖、伸脖子,像小时候趴在墙头看大戏一样。保持这个姿势数秒钟,之后再反复去做,也对健康有益。

2.三高 —心血管保健茶

分享人:国医大师李济仁,效果:喝了几十年,成功逆转三高。

我四十多岁的时候工作忙,精神不好,小孩又多(五个),总是愁眉苦脸,家里人总是劝:你走路要注意,血压血脂不好,无精打采的,要休息。

后来我开始翻阅大量中医典籍、药理药书,下定决心战胜三高,终于找到一款药茶,喝了几十年,成功逆转了三高。

这杯保健茶,一共有4味药材,在普通药店全都可以买到。

第一味:黄芪

黄芪有双向调节作用,高血压的病人吃黄芪可以降血压,低血压的病人吃黄芪可以升血压,现在的语言叫双向调节。另外黄芪还有降血糖的作用。

第二味:黄精

15或者20克,又补气又补血,中医里流行一句话“当归补血,黄芪补气,黄精又补气又补血”。气血调和,百病不生。此外,黄精还有降低血糖、降血脂的功效。

第三味:西洋参

西洋参偏凉性,人参偏温,所以天热时最好吃点西洋参,增加抵抗力,增加免疫力,也有降低三高的作用。我们日常体检,查出来白血球低、红血球低、血象比较低的时候,也可以用西洋参泡茶调理。

第四味:枸杞子

枸杞子甘温,补血,填精补髓,又补精又补髓,祛风,肾虚阳痿都可以吃这个,一些女士的肾功能衰退都可以吃枸杞子。枸杞不能煮很长时间,所以最适宜泡茶饮用。

就这四味,泡好后要用盖子盖一下,温热一下。把这个水喝完了,然后又加点开水,又温一下,然后倒下来再喝。早上泡起,泡到晚上,(黄精、西洋参、枸杞子)三味药都可以吃下去。

血脂高的话可以再加两种药,葛根、泽泻。加葛根15克、15克都行,葛根粉要少吃,泽泻8克到10克。

有的血压高的话,可以加一点生杜仲、菊花,血压高红参就少吃。

两点提示:

1、不是说吃这个药方就不用吃降脂药、降压药和降糖药了,还是要遵医嘱坚持服药;

2、中医讲究辨证,每个人体质不同,用这个方子之前,还是请教一下医师为好。

3.肠胃不适 —每天揉腹

分享人: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孔令谦,效果:至今没得过脾胃病。

我觉得平时养生,方法越简单越好

脾胃怎么顾护,这很简单,把你的两手交叉,捂着你的肚子,从左到右转36圈,再从右到左转36圈就行。

揉多长时间呢?3分钟也好,5分钟也好,这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定。

虽然不能治什么病,但对于一些便秘或者胃胀这样的肠胃不适症状,有一定的保健效果。而且长期揉也没有什么坏处。我基本上每天都揉,所以我到今天也没有得过脾胃病。

4.白内障 —转睛功

分享人:国医大师贺普仁(1926-2015),效果:85岁还能穿针引线。

原来1.5以上的视力,之后看书字迹模糊。经过检查说是有轻度的白内障,也没办法治,只能是等着以后失明了再做手术,换个晶体就行了。

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这眼睛没什么希望了,好多老年白内障都是两三年就不行了,就要手术。

白内障不治,不手术,肯定是要失明的。我只能自救,练起了中医传统的转睛功。转睛功很简单,双目微闭,全身放松,开始是顺时针转动眼球36次,而后是逆时针转动36次。

这样长期坚持锻炼,对很多病都有疗效,不仅仅是白内障,老花眼、近视眼都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如果闭眼转睛不便,也可以睁眼转睛。

提示:转睛功不是万灵丹,该用药、该手术的,还是要治疗!

5.痔疮、漏尿 —提肛运动

分享人: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刘彦春,效果:1~2个月左右,漏尿问题减轻很多。

乾隆长寿的原因之一是他常年坚持提肛锻炼。

每天做2组,每组50次,吸气时收腹,肛门、会阴部缓慢用力上提,憋气10~15秒钟,呼气、放松;整个动作为一次。

提肛可预防和治疗痔疮,在门诊上,我也常常建议我的患者平时多做提肛运动,对女性的肠道、泌尿、生殖系统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一些刚生完宝宝的年轻妈妈过来找我治疗时,向我反映现在只要稍微打喷嚏、咳嗽都会漏尿,我也是让她们坚持做几个月试试,基本上每个人最后都会给我反馈,在坚持做提肛运动后1~2个月左右,漏尿问题减轻很多。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