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白头翁汤治疗肝风上迫头痛案

文 / 神黄中医智库
2017-10-22 10:47

中医白头翁汤治疗肝风上迫头痛案

百度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病例介绍

王某某,女,49岁。2017年8月31日来诊。诉:反复发作性右侧头顶剧痛10余年,加重1周。患者10余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头右侧及头顶剧痛伴胀、跳动样痛,发作时头右侧头顶皮肤变厚、变软“就像能按出水来的感觉”,伴有呕吐,发作前会突然鼻腔极干燥、热,需自行用凉水冲洗。每次发作需要服用“感康胶囊(含对乙酰氨基酚0.25克,盐酸金刚烷胺0.1克,咖啡因15毫克,人工牛黄10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2毫克)”。近几年发作时不呕吐。此次发作头右侧头顶剧痛,服感康胶囊一周后头痛略减,伴恶心、胸闷。目前仍有头胀痛,伴头沉重感,发蒙不清醒,口苦,目赤,面红,眼球胀,易急躁,双耳痒、闷、堵、沉感,右耳少许灰白色分泌物,夜眠差,入睡困难,梦多,夜间2~3点因胃脘不舒,似饥饿感而醒,醒后再睡,睡眠浅,胸闷气短,易疲乏,大便不成形,每日1行,小便黄、有灼热感,口唇左下有边长3~5毫米三角形状黑褐色色素沉着。烘热、出汗已经3年。曾患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尚好。3年前患双耳霉菌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绝经3年。现舌红、苔黄少津,脉沉弦。

中医白头翁汤治疗肝风上迫头痛案

辨证:厥阴风热上迫,少阳湿浊化热,阴虚。

方药:白头翁汤合小柴胡汤合百合滑石汤加味:白头翁6克,秦皮10克,黄连10克,关黄柏10克,葛根15克,川芎30克,蔓荆子炭15克,菊花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清半夏15克,龙胆草10克,泽泻10克,滑石块30克,百合20克,土茯苓30克,酸枣仁30克,防风15克,炙甘草6克。7服。每天1付,水煎400毫升,分2次温服。

中医白头翁汤治疗肝风上迫头痛案

复诊:药后头已不痛,人感觉轻松,头不沉,睡眠好,未出现胃脘饥饿感,无面红目赤,胸闷气短缓解。双耳痒、闷堵、沉减轻,右耳仍少许灰白色分泌物,量较前减少。舌红,苔薄黄略腻,脉沉弦。

方药:白头翁汤合小柴胡汤合百合滑石汤合栀子柏皮汤化裁:白头翁6克,秦皮10克,黄连10克,关黄柏10克,葛根15克,川芎20克,菊花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清半夏15克,滑石块30克,百合20克,土茯苓30克,防风15克,炙甘草6克,蚕沙10克,栀子10克。7服。每天1服,水煎400毫升,分2次温服。

中医白头翁汤治疗肝风上迫头痛案

三诊:药后偶有耳痒,分泌物已无,偶有耳沉、闷、堵、感,继续治疗少阳风湿热浊。

讨论

患者头痛性质属风、热,病位在少阳合厥阴交际部位,少阳为枢机之经,又与厥阴互为表里,少阳湿热不解内传厥阴化风,上迫巅顶,故出现发作性头剧痛,面红目赤,说明邪热以气分为主,波及了血分,故以白头翁汤治疗厥阴血分风热证。“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已故伤寒大家姚荷生老先生认为得旺时愈,也会得旺时剧,所以在夜间2~3点厥阴经气旺时,肝风迫中,胃脘嘈杂不舒,似饥饿感而难受致醒。易饥不消谷似风消,是风乘脾土、消耗阴津所致,非胃火盛的消谷善饥,即所谓“合热则消谷善饥”。肝风横逆犯胃,也会出现胃气上逆的呕。胃脘嘈杂不舒似饥,似乎用乌梅丸更合适些,但患者以肝风上迫、波及血分的头痛症状为主,故仍使用白头翁汤;口苦,胸胁苦满,耳痒、沉、堵,是少阳经循行部位的风、湿、热为患;既往双耳霉菌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目前症状右耳少许灰白色分泌物,说明病性有湿浊为患。以小柴胡汤加防风、土茯苓、龙胆草、泽泻祛风、清热利湿化浊;患者绝经3年,烘热出汗,本质上有阴虚内热,阴阳失调,治疗如果滋阴则碍湿,补阳则助热,因而用养阴利湿的百合滑石汤。药后上述肝风所迫症状消失,少阳湿热浊症状减轻。二诊加了清泄湿热的栀子柏皮汤,加蚕沙以增强燥湿化浊作用。三诊时少阳湿热浊症状大减,尚未痊愈。继续治疗少阳湿浊,使热无所依,恢复少阳正常枢机功能,不犯厥阴,以期从根治愈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