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医|袁永明:从一的层次看扶阳

文 / 中医家
2017-10-12 16:24

发现中医|袁永明:从一的层次看扶阳

  • — 引 子 —

扶阳医学祖师郑钦安先生在书中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但在立法处方上,扶阳医学为什么强调“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扶阳医学为什么要培养传承人内证修炼?有些同道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解、疑惑。下面,中医家就带您通过对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特聘讲师袁永明先生的访谈来一探究竟……

  • — 访谈人物 —

发现中医|袁永明:从一的层次看扶阳

袁永明,男,江西九江人。中医内科医师,执业中药师,西医主治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特聘讲师,民间国医研究基地主治医师。西医本科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中医硕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2010年有幸结识中华中医药学会孙永章主任和扶阳医学传承基地张雨轩老师,从而步入扶阳医学大门,并在2013年参加了彭重善老师主讲的扶阳传人经典课程班,系统深入的学习了扶阳医学的理法方药,深感扶阳医学的“以火立极”是由医入道的捷径,纠正了市医动辄滋阴清热之弊。扶阳医学脉法药一体论用于临床效如桴鼓,用于教学简单明了。

发现中医|袁永明:从一的层次看扶阳

  • 结缘扶阳医学

中医家:袁老师好,非常高兴能采访您。扶阳医学历经近200年的传承,形成了一套独特、成熟的理法方药体系。当初您是基于什么样的机缘接触的扶阳医学呢?

袁永明:感谢中医家的邀请。其实我本科是学西医的,后来在大五实习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碰到了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像一些慢性病,比如慢性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那些病人每个月都来医院报到,我说这也不叫治病啊,后来我就去考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去学中医。学中医的话,我觉得自己学得很顺手,因为我小时候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对经络穴位很感兴趣,而且小孩子嘛,也都喜欢武术,所以那时候我接触中医的文言文就感觉读得很舒服,也很容易学。学了中医之后,有收获,但是也不能完全解决自己的一些困惑。在学校里待过的人都知道,很多从学校里出来的人讲脉法是讲得很少的,甚至有的老师都不怎么懂,更多的是讲证、讲病,然后就套方。比如说,把《伤寒》、《温病》的方子拿过来,分析这个看起来像太阳证,那个看起来像少阳,然后就处方拿出来,套在一起,三个加在一起或并在一起,实际就是套方。那个时候也不怎么懂,所以也就跟着老师这样学。一直到我2007年毕业后,到杭州工作了几年,碰到解决不了的病,就开始思考怎么这病老治不好。我的运气也挺好,正好那时候,我一个道士朋友给我介绍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孙永章主任,现在他是副秘书长。他本身认识很多民间中医,自己也有很高的修为,我就拜他为师。我最早就是从孙老师那里接触扶阳医学的。

中医家:孙老师本身也是学习扶阳医学的吗?

袁永明:对,他是拜四川的彭重善老师为师,学习扶阳医学。我就是从他那里接触到扶阳医学,后来又认识了现在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传承基地的主任,张雨轩老师。我也是从这两位老师那里学到的扶阳医学。再后来就到了2013年,传承基地举办了第一次培训班,叫做扶阳传人博士弟子经典课程班,特意设定只招收108人。我记得那年底请了四川的彭重善老师过来,老人家80多岁了,坐飞机就已经很不容易。老师的年纪实在太大了,但是为了扶阳医学的传承,他们一家子都过来了,包括他夫人、儿子。我在那时候就系统地学习了解到扶阳医学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是经过了200多年的传承、探索、总结、演变,完整的、临床实践有效的一套理法方药的一个流派。流派其实是一种很狭隘的称呼,按扶阳医学的标准来说,他们自己内部是不喜欢被称为流派,而是认为治病就应该这样。治病就是救人,那你得对人有了解。“人身主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人就是一股阳气在那里,对吧?你要时刻注重这个阳气,先把这个人给治好了,再去选择恰当的药治这个病。所以扶阳医学的用药原则就是尽量少用寒凉的。举个例子,比如说它的桂枝法基本法里面包括有桂枝汤法和麻黄汤法,“桂枝术草楂肉姜”,就桂枝尖,苍术或者白术,南山楂、生姜、炙甘草,这是它的一个基本法结构。

中医家:就是说桂枝法里面是不用麻黄的,而用了苍术发汗?

袁永明:对,苍术加陈皮来发汗,其实就是基于《伤寒论》桂枝汤条文后面的用法,吃了药之后要喝热稀粥,微微出汗,中病即止,对不对?因为什么?因为出汗过多了之后伤阳,所以从固护阳气的角度,就用苍术陈皮,因为苍术和生陈皮都有辛温发散的作用,来代替麻黄。就怕麻黄过用伤阳。当然这是在一般的情况下。麻黄还有别的功效,比如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这是不能代替的,需要另外考虑。

基于这个思路,扶阳医学把麻黄汤、桂枝汤升级到桂枝法,法的意思就是有很多方在里面,这样的话我们就把一些感冒的方打包在这里面,依法处理了,这是一个特色。比如,你一看这个医生开了桂枝术草楂肉姜,那你基本就知道他学过扶阳医学,知道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说出汗过多就用白术、淫羊藿来给他收汗。为了防止出汗过多,《伤寒论》里就用白芍,对吧?我们是这样理解的,桂枝就是导弹,温通血脉,在血管里面推动它,那生姜就是炸弹,把血管里面的寒气往外散,甘草、大枣就是补充能量的后备部队,那白芍呢,负责画个圈,调节爆炸的范围,不让它炸得太过了,也就是不让人出汗太厉害了。那扶阳医学是用南山楂来代替白芍。但如果你寒气太重呢?在《伤寒论》中就去掉白芍,成了桂枝去芍药汤。如果说它力量还不够,那就桂枝去芍药加附子,再给他补充阳气,对吧。虽然这里有桂枝、附子,但是这跟我们的附桂法是有区别的。我们的附桂法基本上把所有的病分成四个方向,桂枝法是一个方向,附子法是一个方向,附桂法是一个方向,然后非附桂法也是一个方向,就把所有的病分成四个方向来分类。但有些疾病,比如说精神病早期发作,比如癫痫,湿热太重,不适合一开始就用附、桂,那就用非附桂法。

发现中医|袁永明:从一的层次看扶阳

  • 从一的层次看扶阳

中医家:所以扶阳医学也不是说没有滋阴?

袁永明:对,有滋阴,书上有记载十七条,但是我们讲的很少,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不适合。现在大多人都是阳虚为主,也不是说没有阴虚。但是我们怎么处理这个阴虚的问题?卢崇汉老师经常说用阳化阴,扶阳抑阴。抑就是抑制阴邪,是一种病理的状态。那扶阳化阴就是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服用了扶阳医学的四逆白通汤,附片六十到九十克,炙甘草十五到二十克,生姜六十到九十克,加葱白三到五根,喝了之后口水多了,我们自己都有尝试过。当然这个附片质量是关键,我们基地是用四川江油附片按自己的工艺制作的,这样确保了质量。口水多了就是用阳化阴的一个表现。就像振奋了坎中一阳,使坎卦上下二个阴爻,阴液蒸腾,阴液蒸腾之后就会滋润全身,这也是一种滋阴。所以有的人就说,我们关注坎中一阳,叫扶阳派,那还有离中之阴呢?那不是叫扶阴派吗?其实这是从二的层次来讲这个问题,而我们更多是从一的层次,也就是元阴元阳来看扶阳医学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这房间很热,那你就要开空调吧,要冷却,用一些寒凉药,像温病的白虎汤、银翘散,这是一种方式。但是冬天来了,房间很冷,你可以开空调加温,使用一些辛温之药。那不管你是升温还是降温,是寒凉还是辛温,空调是要耗电的,是以人体的元阴元阳的消耗为代价的。

靠电,能量。能量哪里来的?就是人体的元阴元阳,这才是扶阳派真正注重的,那也是在《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中彭重善老师所说的太和之气。元阴越足,元阳也越足。反过来,元阳越足,元阴也越足,这个东西才是生命之本。足了才能延年益寿。

中医家:其实是扶阳医学看到了阴阳是一体的,就像《道德经》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不是说标新立异,就是要用这些阳药,而是说看到这个层面后,通过扶阳,然后去辅助阴。扶阳医学祖师郑钦安先生在书中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辨识阴阳的功夫是每位扶阳医学传承人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但实际运用而言,姜桂附等阳药用得很多,为什么这个时代的病症出现更多的是阴证?

袁永明:第一,大家条件好了,经常用空调,寒邪多了;第二,进食生冷多了;第三,夜生活增多,消耗元气多了。还有很多别的原因。其实我自己感觉,不是说这个时代就阴证多,阳药用得多。如果从元阴元阳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用阳药。以前照样也有延年益寿的说法。更重要的一点是扶阳医学来源于道家,从郑钦安的师父刘止唐,清代四川学者,是历史上少有的被人奉为教主的学问大家,以儒学元典精神为根本,融道入儒,会通禅佛。被后世尊为“火神之祖”。然后到郑钦安,到卢铸之,这中间有很多传承,像郑钦安晚年的时候,有人见过他穿道袍的。所以说他晚年传授给卢铸之的医学是和早期的思想有很大不同的。到后面卢铸之又传给卢永定,卢永定再传给卢崇汉和彭重善,彭重善再传给张雨轩老师,我们才慢慢接触到扶阳医学,所以现在的扶阳医学思想和内容跟早期的郑钦安三书的记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拿着郑钦安三书也思考,怎么用药思路跟我们现在的完全不一样?这些都是从传承的角度来谈扶阳医学和道家的关系,其实你如果了解扶阳医学的内容,它的脉法药,它的开方次第,比如祛外邪,建中理中,扶阳填精,引精上营等等,也很多都是从修炼的角度来诠释的。

中医家:刚才您说不止这个时代出现那么多阴证,其实有一些研究五运六气的学者也在从大司天的理论去解释,比如说六十甲子又是一个大的周期,一个轮回。

袁永明:其实从天地人的角度来解释,描述的还是从二的层次,就我刚刚说的。所以滋阴派、温土派或者扶阳派就会轮流。你从元阴元阳的修道的角度来看,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就是说都会用到扶阳,只是可能不用姜附桂来扶元阴元阳。姜附桂只是一个手段,是现代人所需要才用,比如温病时代,就可能是用别的方法来扶元阴元阳了。

发现中医|袁永明:从一的层次看扶阳

  • 脉法药一体

中医家:刚才您说扶阳医学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站在一的角度上来看待元阴元阳的问题。扶阳医学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认为延年益寿是一个治疗标准,这应该怎么理解?

袁永明:对。以前病人到我这治病,病好了,症状消失了,我就不知道后续了,反正西医检查也好啦,中医的脉好像也正常啦,那就不管了,至于会不会复发,那我也不知道。但扶阳医学对疾病痊愈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其实延年益寿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内在的话怎么知道呢?就是我们讲的,左尺脉沉取至骨,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肾脉。左尺脉沉取至骨,缓而有力有神,是正常的肾脉,如果不是正常的,是病态的脉,就可以考虑在适合的时机用附子。但是中间有次第之分,你就看现在的病症符不符合?但是归根到底,到后期,你要用附子来断根,要扶肾阳。那么标准是什么?就是肾脉到肝脉、心脉要成一条直线,缓而有力有神。我们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彭重善老师治一个红斑狼疮的病人,一两个月就治好了。但是摸病人的肾脉,还不好的,那这个人还必须继续再吃几年药,因为他的肾脉一直起不来,他就告诉病人说你这个病可能会复发,因为你肾脉没有正常,虽然你外面的症状没了,什么检查都没问题了,但是你阳气不足,病情还有可能复发。所以说这也是扶阳医学治病的一个特色。有些病看着是治好了,但其实你没有达到我的标准,我不觉得你好。就像一个国家,敌人来了,我把这个敌人消灭了,就完事了吗?不行,敌人到你这个国家来,把你这个国家给破坏了,一片废墟,你把人赶走了,那并不叫完事,你要把这个国家重新建立起来,甚至比以前更好,这才是标准。

中医家:我从外行人的角度来总结一下,扶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非常注重脉法,它的脉、法、药都是一体的。扶阳医学诊断这个人是一个生理状态的标准有两个,第一个是尺脉沉取至骨,缓而有力有神;第二个是寸关尺连成一条直线。按照我的理解,尺脉沉取至骨,这是能量储备的地方,缓而有力有神反映储备是充足的, 寸关尺能否连成直线,反映的是能量疏通通道是否有阻碍。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能量正常地输入,然后正常地蓄积起来,完成一个流通过程。扶阳医学很注重脉、法、药一体,根据这些生理病理变化,然后总结了一些特定的法门,用不同的药去调整偏离的状态,最后用脉作为评定的标准。不知道这么讲对不对?

袁永明:这不外行啊,总结得不错。

发现中医|袁永明:从一的层次看扶阳

  • 内证人才培养,由医入道

中医家:您学习了扶阳医学以后,现在也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深圳区域负责人。据了解,基地为传承弟子开设了扶阳禅课程,由专门老师带领大家修习内证之法。说起内证,其实这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非常有名,提出了一个“内证实验”,到现在也有很多人讨论。但扶阳医学已经迈出了一步,搁置争论去培养这些人才。所以我们也想借这个机会,了解一下这些学员学习的情况。

袁永明:为什么要做这个?因为我们基地的主任张老师,他不仅是接受了扶阳医学的传承,他还有道家和密宗的师父,他们也都有用药,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扶阳医学早期的传承下来也有修炼的方式。只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流失了;第三,我们有本卢铸之老先生写的《金寿老人药解》,里面的描述跟我们的教材中药学上对药物的描述完全不一样。也不像《神农本草经》那样。《金寿老人药解》里面会描述药物的走向,比如说桂枝尖,拨动太阳,透达少阴,是一个动态的描写;比如说黄芪,“气味甘平,生于乾坎之间,少阴之地,入土最深,下达黄泉,直伸无曲,且无旁枝,故能引泉水由冲脉直达巅顶,凡清窍皆得其益,且能润筋骨肌腠” 。它下入涌泉穴,上通冲脉而达巅顶,往下以滋润五脏。其实它是描述了药物的循行过程,而这些都是内证修行得来的。

四川李阳波老师有一个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伤寒论序》中提到的《胎胪药录》,胎指胎息,即修炼者在达到一定境界时所出现的胎息状态;胪指转运之义。“胎胪”指在胎息状态下,体内真气会无碍地随意运转,在这样的圆融境界中对药物进行体验,并将体验到的药物的气味、功用、作用线路记录下来。这就是“胎胪药录”。

还有扶阳医学本身看病的思路——我们讲的脉法药,其实平常很多人摸脉都是在形的层次,比如脉的粗细、沉浮等,其实还有气的层次,比如我搭上去,我的手可能有麻、酸、胀的感觉。你的肝不好,我的肝也会不舒服,就会产生一种气机感应,这是气的层次。还有神的层次,我们有悬空诊脉法,就是不搭上去,不接触你,也能感知到你的身体状态。还有就是金手指,能做到把一个人的身体信息全放在食指上。还有就是成像,只是看照片就能知道这个人现在状态怎么样了。但是这些东西因为是形而上的,在中国这个环境下不好宣传,所以我们从来很少对外说,因为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所以我们就不宣传这个,只是教我们学员用。我们的很多学扶阳禅的人是从扶阳医学的学生里面筛选出优秀学员来再培训的。

基于这些渊源,还有我们看病的方式,通过脉法药,对药物的运行过程了解透彻了,你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所以基地开办了这个扶阳禅课程。我们的学员有很多已经都很厉害了,当初他们是交学费的,但是到后来我们觉得他们有前途,能够传承,来学习都不收学费,反而资助他们,给他们报销机票。所以说,我们做这个事其实也是想培养一批人,像我们以前在语文书上看到扁鹊望而知之谓之神,其实就类似于这个。但是这个东西一般人接触不到,或者你不亲眼见到是很难接受很难相信的,就像我以前一样。但是事实上你经历过了才知道,有很多东西你不知道并不代表不存在。我们还有通过神,你开窍之后,一个眼神过去,就能调动你的气来治病,“意到气到”,所以说起来神乎其神。但是张老师的道家师父,还有那些我所了解的道家人物,很多都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的功力。所以说我一直觉得中医在爬山,爬的很久,爬的很累,其实很多修炼的人早已经走在山顶上了,但是你没到这个圈子里面,人家要教你看缘分吧。

中医家:爱因斯坦不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当科学家登上一座高山后,却发现神学家早就坐在那里了!”

袁永明:没错,有点类似,其实这些东西对人家都是一个最基本的,但是你不接触的话你永远不会去相信。

中医家:现在通过扶阳禅的课程,其实是证明了内证这种方法确实是可以传承下去的,而且现在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对吗?

袁永明:对的,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最年长的是70多岁的一位广西的老太太,最年轻的是一位11岁的小姑娘。但是要每天静坐,不然功能会退化。扶阳禅这个课程,虽然现在没有太多对外宣传,但是我们一直在默默地做这件事情。这是比扶阳医学更高一层次的,是一个由医入道的途径。

发现中医|袁永明:从一的层次看扶阳

  • 中医+互联网——扶阳医学软件

中医家:中医家致力于将传统中医与现代互联网结合起来,提升工作、交流、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开发了中医人自己的APP。了解到扶扶阳医学基地将历代祖师及几代人的心血梳理、总结、提炼后,压缩成像计算机的浓缩芯片,开发出扶阳医学软件,成为传承人学习及运用扶阳医学的法宝利器,能否简单介绍下扶阳医学软件的功能?它里面是包含了什么样的内容,有什么样的功能?

袁永明:其实我们是把一些基本法、综合法,还有一些专病专药,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肾炎、甲状腺结节等病的专药,就放在那个软件里面,但这个软件目前只是给我们扶阳医学传承人内部使用的。我们有个传承人班,是从已经学过扶阳技术班里面再筛选一部分人,通过考试后,发一个中华中医药学会认证的扶阳医学传承人证书,中间会看时间安排跟诊学习。

中医家:所以说扶阳医学软件其实就是为了传承人更方便地使用扶阳医学的理法方药,只是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平时基地更多地安排传承人去跟诊学习,是吧?

袁永明:跟诊要申请,免费学习,食宿自理。另外,微信课学完以后才有可能给你这个软件,因为从来没有学过扶阳医学的人,给你软件你不会看也不会用。扶阳医学就是一把利器,用得好就能够救人,用不好就伤人。

发现中医|袁永明:从一的层次看扶阳

  • 普及传播中医药文化

  • 《民间国医传奇》

中医家:近几年,特别是今年,随着《中医药法》的出台,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传播是非常热门的。了解到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民间国医研究基地、扶阳医学传承基地和影视公司等正在拍摄《民间国医传奇》大型系列人文社会纪录片,而且还在策划以“寻找民间国医大师”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中国好中医》,不知道目前工作的进展情况怎么样?

袁永明:对,现在还在拍摄和进行之中,因为我们是先拍摄《民间国医传奇》,找到这些民间国医之后,请他们来做这些节目。据我了解,现在已经采访了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顾植山教授。另外,还有我们的骨神徐学军老师,他的正骨技术在北京301医院也是很有名的,经常被请去给一些领导人治病。他从小在龙虎山跟一个道长练功,一看病人的眉毛、五官、脸型,就知道身体上哪里有痛点,咔嚓咔嚓两下就搞定,不通了,所以称叫他骨神。我们就是找这些民间国医,找有特长的,用事实说话,这是我们一直想做也正在做的一件事情。

中医家:那预计什么时候能够向公众展示呢?

袁永明:预计可能还要两三年,因为这个东西成本很高,要花很多时间。而且相对于西医而言,我们说实在话,中医相对要保守点。我知道你有绝技,去找你拍摄,但你还不一定愿意接受。所以就要进行很好的沟通,花比较多时间。

中医家:我们也非常期待未来的两三年能够看到这样一个介绍我们民间中医特长的节目,然后更好地普及给所有的民众。今天也非常高兴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袁永明:谢谢中医家平台的邀请。

发现中医|袁永明:从一的层次看扶阳

■ 本文为中医家独家采访,转载请注明出处。在中医家社区搜索“木青云”,可关注采访人物进行深入交流。

中医家记者 | 陈剑城

推荐下载:全新中医家3.3.2。五十万中医人专属软件,只专注中医领域。【社区】以医会友,广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医打造个人品牌,提升医患互动,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会议服务】全国中医会议培训随时报名,轻松加入中医名师互动圈。下载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