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还能不能回归民间?

文 / 医院院长
2017-10-10 14:30

——孟长海/文

常有患者问我中医是不是很难?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作为中医来讲,现在比较过去变得越发难了,原因是中医入门从业被人为的拔高了。随着赤脚医生大量退出舞台,中医走进了学历教育的时代,从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又到博士,层次的拔高让中医开始走向了高学历高资历的时代,而与此同时中医类比于西医管理的医师制度,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高级职称,从此彻底抬高了中医的门槛,很多人从此遥不可及。

中医还能不能回归民间?

这个遥不可及就是形式的分化,将中医正规军置于了各级医院特别是中医机构当中按照医院模式,而坐堂医的传统模式淡化或者隐蔽起来了。由此,中医在很多人的语言描述下,消失了。

这种感觉是痛苦的,因为在广袤的农村,会中医的少了。而在各级医院中,真正搞中医的也少了。这个是现实存在,不能不正视。

这样的环境以及社会分割的专业,让中医真正开始与百姓分割了,变得阳春白雪起来。这样的环境,也纵容了正规医院的中医师捧着尚方宝剑毫无顾忌的走向西化,而农村中医或者爱好者学医无门开业不成,或者只能转为地下。这是中医存在的悲剧,我一直主张我们应该沉痛反思赤脚医生的消失是中国的损失,有学者不以为然,认为那不不过是极低的层次罢了。

中医还能不能回归民间?

实际上,中医一直以来贴心百姓,中医是农业时代的产物,常用的药材有动物植物矿物质基本上都是自然的索取,而这些物质都与农业有着密切相关。作为过去社会,农村是大舞台,农民是主体,农民与中医中药关系密切。一位农民下地干活了,熬上绿豆水加些蜂蜜带上,这就是中医。如果觉得上火了,就会在田间地头随手拔了蒲公英回去熬水或者做菜吃,这样火气也就罢了,这就是中医。一位教师如果咽喉不适,喝着冬凌草也好了,这也是中医。有人腰背疼痛了,拔个火罐好了。这就是过去的状态,在我的记忆中农村还没有解体,村里也有很多人,老人们都是会用草药的,这种经验没有书本都是人口相传,爷爷辈用了传下来到了伯叔辈,那个时候家里人见了瓜蒌会留着养大成熟,村里人都知道哪里有,生的大人小孩都不会去摘,谁摘了就要被骂。山上哪里有马兜铃,哪里有山药,哪里有何首乌都知道,山区分布很多柴胡地丁蒲公英生地蝎子蜈蚣益母草等药材,因此不仅村里赤脚医生会采药,一般百姓都会上几十种药材,不过后来这种传递断档了。原因是随着农村逐步解体,老人们谢世了,年轻人会的不多了。而又因为中间多少年无序的滥采滥用,为了钱而没有挖大留小,很多过去产药材的地方被人挖干净了。再加上国家药材商业化开放尤其是种植业兴起,采药的散户也消失了。

这几年,我回到农村老家,经过多年封山育林,很多消失的药材又有了,但是不具备产业的优势了。在大量药材种植基地之后,野生的名贵的好药被前几年采绝了,不起眼的又没有优势,加之农村医生也开始从医药公司进药,这样采收药材的少了,认识药的少了,中医药与百姓彻底的分割了。

中医还能不能回归民间?

我总是想打个比喻,中医就如同方便面。可以有中医牌的方便面,百姓都好这口,家里都有,都熟悉。也有比喻方便面牌的中医,不用很复杂,拿起来都会用了。但是,这逐渐的成了奢望,医院的中医培养学医学药分开了,会医不会药,会药不会医,到了农村就无用武之地。农村的中医,因为没有传承,会的不多了。这就让本属于百姓身边的医学变得遥不可及。

现在都吆喝就医难,实质是缺乏好医生不是缺乏药材资源。在社会发展到了医生职业化后,百姓自身具备的医学细胞和素养淡化了,而培养起来的中医队伍又因为农村的工作环境恶劣逃之夭夭。这就造成了农村社区中医的真空地带,百姓不能再如过去足不出户不出村看到医生,这样下来,就难了起来。

中医还能不能回归民间?

中医要发展,必须城市农村共同发展,富人穷人一起使用,特别是要回归农村,回到群众中去。只有百姓知道更多的中医知识,才会去选择中医中药,中医使用越多,受众越多,成功率也就更好更高,如此才能走出阳春白雪的圈子成为上中下各级共存的状态。如果我们刻意的打击基层和民间中医,压抑群众对中医的渴望,生怕大家都会了中医而乱了市场,中医只能在贵族生存,那么,这只能让方便面牌的中医与群众越走越远,最终被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