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郝彬:从河南孟州走出的中医典范

文 / 河南人物
2017-06-29 22:04
郝彬 河南走出的传奇国医

本报记者 白正春 张舒娜 实习生 罗碧 高荣/文图

78岁郝彬:从河南孟州走出的中医典范

郝彬近影

2017年5月4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笫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云南白药”、“片仔黄”齐名的“速效救心丸”,同属中国三大国家级中药机密配方。在“速效救心丸”的背后,有一位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物,他就是从河南孟州走出的著名国医专家、速效救心丸的处方设计发明人郝彬,而他的传奇故事跌宕起伏,仍在继续……

中原河南,黄河改道冲积区、大别山系、秦岭余脉伏牛山区、古黄河冲积平原,从东西南北四方环绕,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沃土。豫土培药也育人,生于河南孟州,如今己78岁的郝彬先生,便是从中原走出的中医典范。郝彬曾任天津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中医科主任、中医偏瘫治疗中心主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新剂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一生勤于学术,建树良多。近日《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与郝彬先生相聚在渤海之滨。草药甘香连通津豫,一段中医传奇徐徐道来。

琢磨出救命“心宝贴”

近80高龄的郝彬老先生,精神气儿十足,那是独属科研工作者严谨风范和丰富阅历的沉淀。拉开公文包,郝老先生拿出了他得意新作--心宝贴的“简历”。在这之前,郝彬还成功研发了心脏药物“冠心平”,据郝老先生说,它是后来家喻户晓的“速效救心丸”(原称“冠心速效丸”)的处方灵感来源。

“心宝贴”走在了中医现代化的前列。1992年,郝彬吸收“速效救心丸”的研制经验,结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偏瘫治疗中心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实践,翻阅大量中医药文献,参考现代药理对刺五加皮的研究,终于设计出了“速效救心丸Ⅱ代”方案。当时,南开大学生命学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提名人、人称“酸碱平之父”的李建民教授,正同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高惠明教授、天津医大附属计生所扬吉田研究员,攻坚“痛风贴”的研发,四位同道中人一拍即合,即刻组成了科研小组,共同开发新药。

78岁郝彬:从河南孟州走出的中医典范

郝彬与科研专家组成员

“2001年我们四人都退休了,因为有时间‘瞎琢磨’,就向天津市科委申请课题立项。没想到批了‘重大攻关项目’这一大课题!”郝老先生说。科研立项的顺利,对于郝彬和科研小组是助力更是压力,四位年纪加起来超过200岁的中医研究者躬身前行,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和乳化纳米技术攻克了中药透皮吸收剂型难题。2006年该项目经天津市科委验收,结论为“国内领先”。

“心宝贴”所采用的透皮给药的帖剂剂型在国外刚刚起步,在国内尚属空白,目前我国还没有贴剂审批标准,郝彬老先生的团队率先填补了这部分空白。

“心宝贴”的剂型以中医理论“内病外治”为指导原则,避免了传统口服给药的肝脏“首过效应”,减轻了对肝脏和消化道的刺激,将毒副作用降到最低,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进入血液,直达病灶。实现了速效救心产品的更新换代。薄贴一剂,济泽无数。

“在‘心宝贴’处方设计内容中用途一项中,写明‘适用汽车司机、飞机驾驶员、航天员保持平衡,减少事故及防治高原症等’,这将是我们是今后的研究拓展方向!”郝彬和科研小组多次与北京航天中心联系研讨,他对此充满信心:“继续努力吧!”老人很坚定,医学攻坚,是郝彬的过去、是现在,也是未来。

六十年医者仁心路

面前的郝彬,满头银发俨然熨帖,两撇眉毛抖擞有神,耳聪目明,皓齿齐整,走路轻捷得像青年人一般,徐徐生风。谈起自己和中医药的故事,郝老先生不自觉地拔高了声调,加快语速,不时还挥臂做几个有力的手势。

1939年,郝彬生于河南孟州的槐树乡龙台村大庙门,是家中老三。年幼的他几乎被日军的轰炸夺走了一切,童年的快乐、家乡的土地和房舍都被付之一炬。

上中学期间,由于体弱多病,郝彬免不了同大夫接触,当时天津市德高望重的中医名家王恒泰先生,就向他传授了很多中医和针灸知识,郝彬就此与中医药结缘。1958年,郝彬考入河北中医学院医疗系,成为一名医科大学生。当学业突飞猛进时,他却突患十二指肠梗阻,病情危急,不得不惜别校园接受手术。手术后,郝彬转至天津中医学院学习,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学,中医药学共18门课程,他拿了17个满分。大学毕业后,郝斌被分配到天津市东郊医院中医科工作。

78岁郝彬:从河南孟州走出的中医典范

心宝贴(膜)获天津市科委验收

郝彬说,当时国家对中医药教育非常重视,在校生是不交学杂费的,并管吃管住,甚至自己住院手术期间的治疗费用和伙食,都由国家负担。“我的知识是共产党给的,我的第二次生命也是共产党给的。我一生致力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党的事业死而无憾。”郝彬感慨万千。

郝彬特别乐意学习新知识。1970年,卫生部开办了“全国新疗法针灸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学习班”,全国不到七十个名额,郝彬第一时间就被推荐参加学习。半年的时间里他就孰练掌握了心电图的操作及诊断技术。回到医院后,他随即成立了天津市东郊医院的心电图室,弥补了医院这一领域的空白。“中医大夫建起了心电图室”,一时成为美谈。

70年代,国家号召医务工作者要攻克高血压、冠心病、老慢性气管炎“三病”,于是他开始了对中药治疗冠心病药物——冠心平的研究。传统中医药针对冠心病惯用的药材有数十种,究竟哪一味药材能“挂帅”治病呢?郝彬在浩如烟海的医书里找,在不计其数的药方里找,实验、比较,再实验、再比较,终于,川芎这味药进入了郝彬的视野。

78岁郝彬:从河南孟州走出的中医典范

郝彬与美国贴剂(膜)专家合影

他发现,除了能和其他药物共同发挥止痛的作用外,川芎理气活血的效果要好于其它药材,这样一味药却一直长期在处方中唱着“配角”,郝彬如获至宝,埋头继续钻研。在不断调整处方后,以川芎为君药的片剂“冠心平”最终问世,川芎第一次成为“主角”。郝彬强调,“冠心平”的研制和川芎的运用,直接促成了日后家喻户晓的“速效救心丸”的发明。

今天的郝老先生不但使用微信、上网查资料,还开通了自己的博客,经常更新文章。老先生一生有抽烟的习惯,但是,他几十年来只抽河南生产的“红旗渠”,离开老家大半生,内心依然惦念的是中原故土。

赤城人不忘中原根

“赤邑赤邑,帝乙派分;华夏之后,炎黄子孙;传承祖德,谨记祖训。”翻开《孟州市龙台村郝氏宗祠重修纪念册》,十二行“郝氏祖训”赫然在目。郝氏家族瓜瓞绵绵,人才济济,为传习祖训、惠及后人,自2008年10月,郝氏家族召集族人续修族谱、重修宗祠,再振家声,郝老先生当仁不让,率先响应。

郝老先生携全家捐款又捐物,助力宗祠修建。他收藏的中国著名书法家田蕴章和田英章题写的匾额和对联也全捐给了家乡。宗祠修建过程中得到了全体郝氏后裔的大力支持,倾注了全体郝氏后裔的心血,也牵动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热情关怀。宗祠从奠基到落成耗时一年有余,在2011年清明节告竣,郝氏家族隆重举行了落成典礼暨祭祖仪式。

典礼当天,锣鼓喧天,族人村民齐聚祠堂共同庆贺。郝彬老先生身着正装,胸带红花,为郝氏宗祠揭牌。缓缓仰头,双手攥住红绳,用力一扯,蓝底金字的“郝氏宗祠”匾额从红布下露出,与欢庆中的族人和村民见面。

重修后的郝氏宗祠建筑高大雄伟,气势恢宏,飞檐凌空,雕梁画栋,全部水泥结构,建筑面积142平方米。“揽英接秀有朋自远,探赜穷神为斅者宗”一联悬挂在大门两侧。进门,室内彩绘由滑县著名画家黄学知挥墨,牌位两侧沿用旧联“迁济定孟瓜瓞绵绵,派分帝乙俎豆馨香”。

勤勉俭朴,忠厚立身,善良仁爱,郝彬老先生一生恪守祖训。他谈笑风生,聊他的科研成果,聊他满堂有作为的儿孙,倾诉着他对故土家乡的思念。老人是有信仰的,对他一生从事的国药研究的信仰,他一生的科研成果重于他的生命。在初夏明媚的上午,眼神里偶尔掠过一丝忧郁,不知是对故土的牵挂之切,还是对人类健康特别是他对自己发明的国药“速效救心丸”换代产品的忧思,也许,两者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