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起泡是怎么回事

文 / 从今
2019-04-11 13:18

拔罐是去养生的一种方式。拔罐有很多好处。拔罐后的水泡怎么了?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喜欢拔罐。有些朋友拔罐时会起水泡。为什么?拔罐导致水泡的原因是什么?拔罐后的水泡怎么了?什么方法可以防止拔罐起泡?让我们来看看拔罐引起的水泡发生了什么。

拔罐起泡是怎么回事

1、病人的身体冷湿毒更丰富,以水分为突出

起泡也是恶灵外出的表现。有时小水滴出现在池壁上,这也是湿邪的表现。

2。锅保持时间长

这因人而异,也与身体健康有关。有些人保持拔罐20-30分钟而不起泡,而另一些人起泡5-10分钟,所以第一次拔罐时间通常需要更短,并且当患者的状况已知时,时间可以适当放松。

3。罐子的温度相对较高。

这只是极小的可能性。有时会制造易拉罐,如果易拉罐的温度太高,如果易拉罐留下,发泡的可能性会增加。

4。零件差异

同一个人拔罐,有些部分没问题,有些部分起泡。一般来说,拔罐时水泡较多的地方是背部、两侧和臀部。

5、拔罐太重,超出承载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体内痰和饮用水的潮湿状况。水泡更明显,数量更多,颜色是白色,周围皮肤温度不高,是寒湿综合征;水泡不明显,数量少,颜色微黄或浑浊,周围皮肤温度高是湿热证。

6。皮肤很敏感

身体部位的差异,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肤敏感性,或薄皮肤,拔罐也可能导致水泡。

拔罐拔水泡如何处理

水泡治疗

如果是小水泡,一般没有必要治疗。将无菌纱布敷在水泡上,防止水泡破裂。如果水泡相对较大,使用少量甲基紫药液。药液干燥后,水泡会自然消失或收缩。

严重起泡处理

拔罐后,会出现水泡。如果是非常严重的水疱,应该先用无菌针头刺破水疱,或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内的液体,然后将甲基紫药液涂抹在局部区域,再涂抹无菌纱布防止感染,注意定期更换纱布,长水疱皮肤痊愈后再拔罐。

偏方治疗水泡

如果拔罐后水泡没有破裂,可以使用以下小偏方进行治疗:

1。将盐和冷开水按1∶2的比例混合成盐水,浸泡纱布,敷在水泡上,可以随时更换。

2。将适量生大黄磨成细粉,加入适量芝麻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纱布包裹,每天更换一次。

拔罐中如何防止气泡

一、使用推罐时,不能推拉骨头的突出部分,以防皮肤损伤或罐罐泄漏脱落。

二,身体姿势应该合适。如果局部皮肤有皱纹、松弛、不均匀疤痕和体位移动,拔罐很容易脱落。

三、使用针罐时,必须防止肌肉收缩,弯针,并避免针扎入深处,有利于损伤。胸部和背部的穴位应慎用。

四、举罐时,操作要轻柔,用一只手抵住罐边的皮肤,按压使空气泄漏,罐可以立即取下,不能用力拉或旋转。

五、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拔罐口径。出血量应适当,成人每次总出血量不应超过10毫升。

六、当使用多个罐时,罐的距离不应太近,否则皮肤会因拉动罐而产生疼痛,同时,罐不应因相互排斥而被用力拉动。

七、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水箱尺寸。当使用扔火法拔罐时,火焰必须强且动作必须快,以便拔罐的嘴可以向上倾斜,以防止火源落下和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签不要蘸太多酒精,以免酒精滴落而灼伤皮肤。使用粘棉法时,必须防止燃烧的棉花脱落。使用框架燃烧法时,请准确扣上盖子,不要打翻燃烧的框架。使用沸水罐时,应扔掉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患者皮肤。

八、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擦拭。通常,局部发红或发绀(淤血)是正常现象,会自动消退。如果局部淤血严重,不宜就地拔出。如果锅放得太久,皮肤上会形成水泡,小水泡不需要治疗来防止发炎引起的感染。大的可以被针刺穿,气泡中的液体可以流出。大的可以涂上甲基紫液体,覆盖消毒敷料以防止感染。

拔罐后应该注意什么

不要马上洗澡。

拔罐后,皮肤脆弱,毛孔处于完整状态。立即洗澡很容易使寒邪的气通过毛孔进入皮肤,导致感冒。

此外,拔罐后立即洗澡也容易造成皮肤损伤、感染和炎症。

因此,即使拔罐后出汗很多,你也应该立即穿上衣服或去盖被子。如果没有水泡,你可以在3小时内洗澡。

立即喝热水。

拔罐过程中,毛孔会张开,导致病原体扩散,同时带走一些体液。此时立即喝一杯热水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

结论:中医拔罐是通过外部物理方法将体内毒素排出体外的过程。拔罐水泡的本质是皮下“充水”。体内的痰、饮、水、湿、水等病理产物在负压作用下通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从而形成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