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怎么灸?艾灸的时间、频率、强度如何掌握?

文 / 九头仙艾
2021-04-12 18:09

有的人灸了没多久就感觉病痛得到缓解,有的人灸了很久还没有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虚实寒热,时间、频率不同

关于艾灸的适应症,《医学入门》如是评价——“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也就是说,古人认为,无论是虚证、实证、寒证、热证,都可以艾灸,只是灸量、手法、配穴等有所不同。

不过,请大家注意一点,尽管虚实寒热都可艾灸,但艾灸具有一定的偏向性,艾为“地之阳”,它最擅长的还是虚证和寒证。因此,只要遇到虚证和寒证,甭管三七二十一,灸就对了!

至于实证和热证,就要因病而异、因人而异了。不过,我们可以把握以下3个原则:

1、从灸量角度来说,实证和热证灸量要适量、时间要短些(比如,有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等热性表现时,适当少灸);

2、从手法角度来说,实证和热证大多使用泻法,而虚证和寒证基本使用补法;

3、从配穴角度来说,实证和热证必须滋阴,故而下焦和腿属必灸部位(比如,阴虚之人必须灸三阴交、太溪、涌泉等滋阴穴位,达到阳中求阴的目的)。

经络原穴与其他穴,时间、频率不同

原穴最早出自《黄帝内经》,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处的特定穴。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由此可见原穴在人体的重要性。

在临床上,艾灸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由于原穴极为重要,所以在艾灸时,原穴的艾灸时间应当比其他配伍穴的时间要长。

以灸后感觉为准

那到底艾灸频率是怎样的呢?

中医讲究辨证,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状、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再高明的艾灸大师,也不能在不知道你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就给你妄下定论。所以,艾灸不能千篇一律地照搬书本,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以灸后感觉为准!

比如,今天做了2个小时,效果不错,明后天就可以继续做;如果哪天有点儿上火,那就减少灸量,减少艾灸时间,多灸滋阴穴位;如果还是上火,那就干脆休息2天。就这样,自行调节灸量和时间,什么时候效果刚刚好,就把这个灸量和时间设定为标准量。

再比如,今天艾灸了关元,产生了明显的灸感,那就以关元为主,尽量延长这个穴位的艾灸时间。

很多灸友一出现反应就退缩了,不敢灸了。这些灸友多数都是刚接触艾灸的灸友,对自己的身体怎样才能适应艾灸没有做过尝试。所以,这些灸友要多做尝试,平日里多摸索,多留心,一两个月下来,每天艾灸多长时间,每周艾灸几次,这些问题也就都解决了。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艾灸不可取代就医、身体不适请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