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艾灸养生保健康?先来看看你适不适合进行艾灸强身

文 / 吃吃更健康
2020-12-31 18:18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把艾叶制成艾绒、艾炷、艾条等点燃后,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性剌激,并且使药力内透,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散寒止痛、温补阳气等防病治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艾灸是中药艾叶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灸法是除中药汤剂、中成药、针刺之外的一种重要的中医治疗方法。与针刺的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艾灸是中药艾叶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艾叶是常用的中药之一,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虚寒性的出血症、腹痛、月经不调等。因此,艾灸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它有温阳补肾、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等方面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疾病。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艾灸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的作用。身体较为虚弱的人可以在肚脐、丹田部位进行艾灸,长期坚持可以收到很好的强身健体效果。

艾灸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经济实用的优点,既可用于大多数疾病辅助治疗,又是家庭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艾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直接灸、间接灸、隔物灸等。家庭里面最适用的有艾条灸和艾柱灸。

艾条灸是将药店购买的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时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要注意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以防止烫伤。也可以把艾条点燃在身体不适的部位上方2~3厘米处轻绕圈子。此外,还可以直接购买一个艾灸器进行治疗。

艾柱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如果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并化脓,伤口愈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这类方法的刺激较大,很多人不能承受,最好是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家庭艾灸时,可以将艾炷放于姜片、蒜片上灸疗,称为“隔蒜灸”、“隔姜灸”,这种灸法一方面不会伤及皮肤,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蒜和姜的药用功效,增加保健的作用。

1.大椎穴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作用:具有解表、散寒,温阳、通阳、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2.中脘穴

位置: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作用:中脘穴有调理脾胃、补气、化湿、降逆止呕的作用。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胃下缘轻度提高,艾灸中脘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艾灸中脘穴能使胃的蠕动增强,胃下缘轻度提高,艾灸中脘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

3. 神阙穴

位置:神阙即是肚脐,又名脐中。

作用: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

4.关元穴

位置: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作用:艾灸关元能补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用于治疗腹部冷痛,男子疝气,遗精,阳痿、早泄,尿床,夜尿频多,妇科的慢性炎症,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不孕等虚损不足症。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

5.气海穴

位置: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作用: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人体的元气,滋养血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6.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髌骨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作用: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补虚强身的作用。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

7.三阴交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作用: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1.要认真、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2.摆好体位:体位要适合既要适应艾灸的需要,更要注意体位的舒适、自然,穴位要找准,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注意防火: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艾灸时注意温度的调节

5.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后可能会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弄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抗感染药。

6.施灸的程序: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

7.施灸的时间有讲究: 不要在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8.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然后再逐渐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注意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如果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眼球、粘膜附近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如果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合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