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发热怎么办?老中医告诉你,艾灸身上这2个穴位效果好

文 / 大医课堂
2020-10-31 09:10

到了肿瘤晚期,很多肿瘤患者及家属会碰到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发热,有的是持续低热,体温波动在37.5℃左右,有的是午后高热或夜间高热,体温最高可达40℃,甚至更高。

对于普通人,发烧一两天就浑身无力,打不起精神还能挺过去,而对于肿瘤患者,本身体质弱,又处于一个高消耗状态,再加上发热加重其身体衰竭,其难受程度比正常人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我们平时所讲的发热,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性发热之分,而肿瘤患者常见的发热是非感染性发热,也叫癌性发热,一般来讲,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肿瘤患者的发热多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肿瘤细胞生长、分裂、溶解过程中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因而引起发热;

2、肿瘤细胞生长迅速而缺血缺氧,引起自身组织坏死,抗肿瘤治疗后引起肿瘤细胞坏死进而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导致发热;

3、肿瘤侵犯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长期的发热会造成能量和机体的慢性消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出现应给予积极治疗。

面对肿瘤患者伴有发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其发热是否属于感染性发热,若为感染性发热则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癌性发热的治疗西医以对症处理为主,如物理降温:常用温水擦浴、冰袋降温等;药物治疗:给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等,解热镇痛药常用吲哚美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激素有强的松及地塞米松等,此外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如化疗、放疗、手术治疗也可使发热消退。

而中医认为,癌性发热属内伤发热的范畴,其病因与患者体内有形之癌肿密切相关。癌性发热首当辨虚实,实证多以肝气郁滞、阳明腑实、湿热蕴结,毒瘀互结为主,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等,治疗上应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并可在辩证基础上加用养阴清热中药,如地骨皮、银柴胡、青蒿、丹皮、蟹甲等;癌性发热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可以根据病情需要与解热镇痛类药配合使用。中西医治疗癌性发热各有其特点,应根据患者病情的缓急轻重,中西结合,灵活选择用药。

在临床上,我们通过艾灸百会、大椎穴,解决了不少癌症患者的发热问题。有的人会问,患者发热,为什么还艾灸呢?艾灸会患者患者体温会不会更高?其实,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也是艾灸的神奇之处。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这两个穴位都是阳气汇聚的部位,艾灸此处可起到“以热引热”的作用。

在艾灸时,需注意几个要点:

穴位的选择,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其次,不管是患者还是家属,都不能偷懒,应当按质按量地完成,不能稍微感觉热就提起来,而要在达到最大的耐受节点前,提起艾条。这时候一般会感觉艾灸热力直达体内,甚至涌向其他部位,或是别的一些特殊感觉,这样做艾灸的效果是最好的。

一般推荐患者自己做比较便于把握这个尺度,自己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感觉,当然有时候患者体力不行,无法坚持那么时间,家属帮忙艾灸,艾灸的力度会打一些折扣。家属主要是害怕烫伤患者,毕竟自己无法感觉,可以教大家一个小门:

家属可以将穴位固定在分开的食指和中指中间,通过中指、食指对热的感觉,掌握艾灸的热度。这是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

如果艾灸强度达到了,每次艾灸后,局部穴位皮肤会潮红或暗红,湿气大的患者,还会出水疱。所以,见到水疱不要惊慌,这是排湿的过程。小水疱可任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局部消毒,用无菌针刺破,放出水液,纱布包敷,很快就恢复了,不会影响第二天的艾灸。

症状像感冒,14岁男孩却被查出癌症!家人有这些症状千万要当心

温馨提示:想要了解更多肿瘤相关内容,请关注@大医课堂。如有问题需要咨询,请在评论留言,或后台私信,专家会在出诊之余尽量解答。